出境游热度走高 旅游业发展提速
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游试点自2月6日恢复至今,已有60个国家成为出境游目的地,出境游市场复苏热度持续走高。中国游客的回归为全球旅游业复苏注入动能。
俄罗斯游迎来利好
2月23日,出境游重启后,广之旅首个赴俄罗斯团队34名中国游客抵达莫斯科,这也是出境游重启后全国首个赴俄罗斯旅游团,游客获得机场接机、欢迎仪式、欢迎晚宴等礼遇。广之旅还开发了经陆路跨境前往俄罗斯海参崴等地的旅游线路,预计4月中旬推出。
中俄两国旅游交往密切,疫情前,俄罗斯是中国游客出境游热门目的地。近期,又传来利好消息,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提出,双方将拓展旅游合作和往来,鼓励构建舒适旅游环境。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说:“现在中国游客对俄罗斯的关注较高,产品的搜索量排在前列,已经有一些线路满员了。”去哪儿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从5月份起,俄罗斯旅游旺季到来后,赴俄罗斯旅游产品预订量会有增长。
“目前已上线20余条俄罗斯线路,3月份预订热度高的是‘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9日游’纯玩无购物团,主打俄罗斯历史风情和文化艺术。客源地集中在华东地区,以中老年游客为主。”途牛旅游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众信旅游集团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介绍:“众信旅游重视俄罗斯产品开发,目前推出莫斯科+圣彼得堡+圣维登斯基岛10日游、莫斯科+圣彼得堡+金环三镇10日游等产品,游客可乘坐有轨电车、涅瓦河游船,体验特色餐厅及咖啡厅等,感受俄罗斯的慢时光。”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表示:“旅游往来能促进人民相知相亲,形成更多共识,可以创造和分享共同利益,加深中俄两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旅游业者应探索中俄旅游交流合作更多更新的模式。”
多个团队陆续出发
泰国、新加坡、俄罗斯、埃及、阿联酋、斯里兰卡、塞尔维亚……一个个出境游团队陆续出发。程超功说:“从3月初到现在,同程旅行出境游产品的预订量、咨询量都有明显增长,环比2月份涨幅超过160%。”
去哪儿平台度假产品运营负责人介绍:“目前出境团队游试点国家有60个,其中有直飞航班机票在售的占一半。相较于2019年同期,长线旅游产品预订量更高,欧洲游预订量最多的是15天左右的深度游。”
广之旅近期陆续发出多个出境游的重启首发团,包括匈牙利、南非、伊朗等国家。小众深度玩法更受中国游客青睐。广之旅总裁赵文志介绍:“这些首发团均为一国深度的品质游玩法,吸引了不少游客,部分线路在上架后迅速收满客人。”
“与疫情前相比,重新走出国门的中国游客更注重旅行体验,具有当地特色的深度玩法和个性化体验受青睐。以泰国为例,比起观看大象表演,游客更乐于去清迈大象保护营做义工,亲手给大象喂食、洗澡,了解大象的生活方式。此外,游客对安全、卫生的要求也更高,愿意为高品质旅游产品买单。”马蜂窝旅游研究院院长冯饶告诉记者。
中国游客的回归,意味着目的地国家的出行服务恢复、全球旅游行业市场发展正在有效提速。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茱莉亚·辛普森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游客将为全球旅游业复苏注入动能,未来十年全球旅游业将迎来高速增长。
境外旅游局近期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和推广力度,期待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广之旅已与新西兰、新加坡、迪拜、阿布扎比等旅游局展开包括业务培训、产品研发、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常态化信息互通和合作,研发更多优质产品,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出游体验。
业界保持乐观预期
杨劲松表示:“近期出境游市场出现了强劲的恢复势头。第二批出境游试点国家的恢复不仅使游客的选择更为丰富,也使游客和市场主体都感受到更多确定性,愿意投入更多注意力和资源在出境游。复苏后的出境游品质,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义人们对美好出境游的向往,以需求为导向,同供应链的重塑结合起来。”
“五一”假期对旅游业而言是上半年的重要节点,也是业界观察旅游业复苏可持续性的重要窗口。程超功分析:“春节以来的行业复苏是否可持续,需要进一步验证。第一个观察的窗口就是‘五一’假期。一些企业已经在修复供应链,准备迎接第一个长假的考验。目前预测‘五一’假期带来的收益,对缓解阶段性的经营困难能起到一定作用。”
携程团队游CEO江文介绍:“目前可以比较快出团的是一些免签或落地签证的国家,比如塞尔维亚、毛里求斯等。‘五一’假期报名火爆的团队游目的地有泰国、埃及、瑞士、新加坡、新西兰、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匈牙利等国家。”
赵文志告诉记者:“出发时间横跨‘五一’假期的阿根廷、瑞士、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多个出境游长线团队名额已售罄,柬埔寨、泰国、迪拜等签证要求较简单的中短线产品,尚余少量名额。‘五一’假期将推动出境游加速恢复,预计这种强势表现在节后也将延续。暑期出发的出境游学团、出境亲子团也在组织资源和研发产品,相关线路将陆续上架。”(赵 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