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副业变主业 小草编为乡村发展激活力

发布时间:2023-04-13 10:35:00来源: 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洛南草编取得国家注册商标和外观专利10项,产品更是远销日本、欧美、中东等多个国家,近3年年均实现销售收入2500余万元——副业变主业 小草编为乡村发展激活力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处于秦岭南麓的商山洛水间,作为偏远的山区小县城、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从脱贫攻坚到增收致富一直是当地的一项重要任务。洛南县利用山区盛产的秸秆等原材料,组织艺人编制生产,通过“公司+合作社+非遗传习所+技能培训学校+生产基地+农户+外贸企业+电商平台”的非遗传承和经营模式,将洛南草编发展成为一个响当当的非遗外贸品牌,产品远销省内外和国内外,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助残解困、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评选的“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公布,陕西省报送的3个案例成功入选,“洛南草编:小草编闯出大市场”便是其中之一。

  “品牌+出口”,非遗技艺重获新生

  看似不起眼的小麦秸秆、玉米苞叶,竟能出口创汇,做成响当当的富民大产业,这是洛南非遗在其品牌之路上的大作为。10多年间,洛南草编取得国家注册商标和外观专利10项,产品更是远销日本、欧美、中东等多个国家,近3年年均实现销售收入2500余万元,业绩名列全国同行业前五名。

  取得这样的成绩,还要从草编的发展说起,洛南草编是一种传统手工技艺,由于取材方便、编织简单、应用广泛,起初作为锅盖、草帽、雨衣、筐子、草席等日常生活用品销售,鼎盛时期,洛南县在全境推广和组织生产,从业者不下5万人,产品出口曾占商洛地区农副产品出口总额的80%以上,在国内同行业中也占有相当比例。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因老艺人的不断离世,加之县上外贸公司转型,出口受阻,使得编织者急剧减少,这一延续百年的传统手艺面临失传。

  多年前,有志于重振洛南草编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屈军侠,为破除洛南县保安镇、洛源镇农村数百名老弱贫残编织户的窘迫局面,决心创立自己的草编品牌和公司。通过不懈努力,屈军侠的草编品牌取得统一产品规格和质量标准认证,并扩展销售渠道,打通外贸市场,以可心价格将产品卖到国外。

  洛南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以前不被乡亲们看好的副业,如今成为许多人发家致富的主业,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吸引了更多农村困难群众和剩余劳动力竞相加入学习和制作的行列,让曾经面临失传的非遗技艺重获新生,也给乡村振兴带来切实希望。”

  “工坊+公司”,整合资源扩大惠及面

  2021年6月,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首批省级非遗就业工坊之一的洛南县巧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简称“巧手工艺品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已发展成为集草编加工、销售、出口、技能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

  该公司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2570.70万元,辐射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约6800人,其中,残疾人280余人、脱贫户490余人、易地搬迁户260余人。

  洛南草编产生于农村生产生活中,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且工艺简单易学。为了让更多村民掌握这门手艺,巧手工艺品公司根据洛南草编非遗传承及产业发展的需要,2013年组建了草编技能培训学校,2020年改制并注册登记了洛南县巧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制定了洛南草编技能培训标准,申报设立了该工种。

  多年来,巧手工艺品公司共组织草编技能培训200余场,累计培训1万余人次,培养出“洛南草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技术骨干40余人,帮助3000余农村剩余劳力、脱贫劳动力及残疾人就近就业。

  “巧手工艺品公司还组织骨干人员赴河南、山东、贵州等地了解国内其他省份草编的种类、发展历史、市场需求等情况,并与西安美术学院、商洛师范学院合作,共同开发设计新产品,策划市场营销、提高品牌价值和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巧手工艺品公司负责人屈军侠表示,通过合作共同研发推出了260余种极具实用性、观赏性、收藏性和艺术感的全新草编产品,已取得国家“谷麦”“土里土气”注册商标及外观专利10项。

  “致富+市场”,助进乡村振兴得实惠

  “草编的学习和制作几乎不需要材料成本,用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就可以变废为宝,是绿色产业。”洛南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屈军侠经常走进残疾群众家里,挨家挨户动员,举办专门针对残疾人的免费技艺培训班,让他们掌握编织技能,实现进厂务工和居家就业。

  作为当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龙头,巧手工艺品公司尽最大能力吸纳低收入家庭成员从事草编编织和相关配套工作,在草编产业化道路上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目前,公司共安置残疾人28人,同时因采取‘公司+生产基地+残疾人’的生产模式,共辐射带动280余名残疾人从事草编编织,还定期为他们上门配送加工材料、预付工费。”屈军侠表示,巧手工艺品公司年均收购群众玉米苞叶和小麦秸秆450余吨,通过向各基地周边群众提供技术培训、发放原料、成品回收等形式,累计帮扶49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摘帽,还帮助洛南县阳光庭院、洛源镇张坪移民新村、保安镇黑潭村等6个失去劳动力、易地搬迁户或残疾人家庭设立了草编集中加工点和收购点,各点年均增收4万余元,实现了稳定脱贫脱困。

  “洛南草编工坊不断对各生产基地的生产标准进行细化、调整,实现了‘一基地一规格’的生产模式,并将产品的检验、组装、包装等工序统一规范,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打响洛南草编的响亮名牌。”洛南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洛南草编在生产管理模式和高端产品开发上将积极适应国际市场,让传统手艺拥有更大的舞台,让洛南手艺人得到更大的实惠。(秦毅 赵明楠)

(责编:李雅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