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碗窑村的陶艺“蝶变”

发布时间:2023-04-20 10:12:00来源: 人民日报

  原标题:升级工艺、创新设计,云南临沧——碗窑村的陶艺“蝶变

  核心阅读

  云南临沧碗窑村有近300年的土陶烧制历史,是“中国碗窑土陶文化之乡”。近年来,当地开设非遗研修班、研发特色工艺、创新陶瓷设计、发展茶陶产业,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村民杨丕伟没有想到,变化来得这么快!

  云南省临沧市博尚镇碗窑村,清晨,一名游客走进杨丕伟的“素陶小院”,在数百件陶器中,一眼相中了一个高约30厘米、绘有石榴花图案的陶罐。陶体光润晶莹,石榴花用当地特色的“铁锈花”工艺绘成。

  这个陶罐是杨丕伟参加非遗研修班的作品。相比此前村民制作的类似产品,这件经过艺术“加工”的陶罐增值了上百倍。

  专业团队走进偏远山村

  碗窑村有近300年的土陶烧制历史,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碗窑土陶文化之乡”。陶器制作技艺是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村目前有63户专职制陶户,陶制品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缸、坛、碗、罐、壶等。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一传统手艺并没有为村民们打开致富的门路。

  “村民大多做些腌制咸菜的坛坛罐罐,产品同质化严重。”碗窑村党总支书记杨章庭说,村里的土陶产品价格一直上不去。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对口帮扶博尚镇的云南大学组织专家探索创新土陶产业发展。于是,长期从事云南陶瓷史和陶瓷工艺文化研究的云南大学吴白雨教授团队来到了碗窑村。

  “特色不明、缺乏装饰、做工粗糙、产品雷同……”几番调研下来,吴白雨认为,缺乏文化内涵,缺少艺术特色,是碗窑土陶难以“出圈”的关键。

  针对村民跟风制作热销陶器的现象,吴白雨说:“把其他地方的制陶配方和技艺复制过来,不是创造,只是模仿,再像也不是本真。”

  2022年秋,在云南大学牵线搭桥下,为期25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云南陶瓷设计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研修班(临沧专项)”在碗窑村开班。来自清华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院校的11名专家学者前来授课。

  “除了拉坯,还有泥板成型、泥条塑形,还可以用模具加上手工雕刻、绘画,创作出富有特色的产品。”实践课上,清华大学教师王耀玲边讲边示范,学员们围在周围边看边记。“我做了27年土陶,现在才知道除了拉坯,还可以用手捏。”杨丕廷感叹。

  创新技法激活文化基因

  碗窑村土陶的特色在哪里?吴白雨和团队一直在思考。

  一次参观当地博物馆时,一只明代陶碗引起了吴白雨的注意。经过仔细察看,吴白雨发现碗底有用当地含铁、锰等元素的原料绘制的铁锈花图案。专家经过研究、论证,认为铁锈花自然随意的风格,十分适合碗窑村的土陶,可以极大地丰富土陶的文化内涵,激活当地文化基因。

  研修班老师、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张亚林决定,放弃原先安排的青花装饰课程,改用氧化铁颜料教学员铁锈花装饰技法。

  在陶器上作画,可难倒了不少村民。

  “拿毛笔写写画画,这笔感觉比锄头还重。”61岁的村民邓安康是省级非遗传承人,制陶几十年,初拿画笔,难免感觉手生。

  “不要太复杂,用最简练的图案表达出创意。”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很快想出办法,为学员设计了一系列简笔画:一个简单的数字“2”,经过不同速度和笔力的勾勒,就变成一片叶、一只鸟……在老师的鼓励下,学员们在酒坛、腌菜罐、盘子上画了起来,老师们还设计了一系列图案,全部画出来供学员选用。

  “刚开班那阵,学员还不多,后来好多不是学员的村民也来旁听,晚上不少学员自发到培训基地做陶器作业。”研修班举办期间,博尚镇党委书记王一户每天都要到村里了解培训情况,将村民们前后的转变看在眼里。

  以茶带陶促进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培育人,更要形成优质产品和产业。放眼云南,已有建水紫陶、玉溪青花、华宁釉陶等知名产品,碗窑村土陶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创立品牌、打开市场。

  为此,吴白雨和团队成员为碗窑村提出了打造“临沧茶陶”品牌的产业发展路径。据介绍,博尚镇高岭土的品位和储量极高,自明代以来,碗窑村一直在生产茶炉、茶罐、茶壶、茶碗等茶器具;同时,临沧市野生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树资源丰富,是产茶大市和普洱茶原料基地。

  以茶带陶,以陶促茶。碗窑村的土陶变茶陶,融通了茶和陶两大产业,找准品牌定位,发挥地域特色。“临沧茶陶”的发展思路让村民们眼前一亮。

  “现在已制作出500多件铁锈花茶具,每件价格上涨了50%。”看准茶陶发展前景,省级非遗传承人罗星青开始积极谋划:“希望把村里新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起来,通过专业分工搭建流水线,扩大茶陶的生产规模……”

  产业前景良好,当地一批制茶人也开始向制陶业转移。

  “以前我对碗窑村的土陶不了解,宁愿舍近求远去买其他地方的陶器。”博尚镇的年轻制茶人杨帆也参与了研修班的培训,看到铁锈花装饰出的精美茶具,杨帆与父亲杨德印转行做起了茶陶生意。“政府推动力度大、政策优惠多,我们信心很足。”杨德印说。

  “窑变”,是陶瓷工艺的专有名词,指陶瓷在烧制过程中,因窑内温度变化,陶瓷表面纹理、釉色出现出乎预料的自然变化。一些巧夺天工的陶瓷艺术珍品,就是在“窑变”过程中产生的。

  碗窑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恰如一次“窑变”,最终的模样令人期待。(张 帆 徐元锋 符 皓)

(责编:李雅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