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将学术平台充分向青年学者、高校学子敞开”

发布时间:2023-04-21 10:24: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4月18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度论文奖在京颁奖。张清华的《实验与选择,变奏与互动——百年新诗的六个问题》等5篇论文获得年度论文奖;孙慈姗的《郁达夫〈毁家诗纪〉中的情感经验与伦理修辞》获得博士生奖;刘大先的《世俗时代的史诗思维——论刘亮程〈本巴〉对〈江格尔〉的发展》获得新作研究奖。

  “从2021年度起,我们在论文奖中设立博士生奖的分项,面向在读博士的论文,至今已颁发两届。我们希望,这个奖能成为有才华的年轻人脱颖而出的学术平台。”颁奖仪式后,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就培养学术新人、激发研究活力等话题接受记者专访。

  新时代文学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批有才华、有创见的学术新人,而高校无疑是人才的“储备库”“蓄水池”。

  李敬泽了解到,高校在读博士研究生一直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高校要求他们在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另一方面,很多学术期刊不爱发在读博士的论文,担心会降低刊物的影响因子。

  “高校在读博士生受到很专业的学术训练,其中一大批学生富有学术才华,具备较高的研究能力。博士‘发文难’,已成为学术界关心的话题。”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李敬泽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时,便听到有代表提出有关人文社科期刊应多支持在读博士生的建议。

  “去年,丛刊编辑部就把这件事好好讨论了一下。讨论的结果是,影响因子事小,学术公正和新人培养事大,于是增设了‘博士生奖’。”李敬泽表示,我们高度重视成就夙著的学者的研究进展,同时,对青年研究者的探索满怀期待,过去一向如此,今后仍将如此。

  支持和鼓励高校学子学术研究,并不意味着要无视标准、“开闸放水”。李敬泽补充说,保持学术品格和学术活力是学术期刊的意义所在。要坚持严格的学术评审机制,力求公正对待所有学人的成果,“不设硬性的刊发数量,一切以质量为核心”。

  对2022年度“博士生奖”的获奖论文,评委们便给予了高度评价:“论文在前研究的基础上对郁达夫诸篇诗作及注文进行细读,别出心裁地将关注点转向文本修辞层面,在旧体诗中生发出情感诗学的向度……在表述上也具有和研究对象相匹配的细腻和深挚。”

  近年来,由巴金先生倡导建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一直探索为青年学术力量洞开新天地。李敬泽介绍,中国现代文学馆不仅是一个文学的博物馆、展览馆,还是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我们通过设立客座研究员制度、颁发唐弢青年文学奖,以及丛刊‘博士生奖’,将学术平台充分向青年学者、高校学子敞开,促进新生力量的成长和涌现。”

  从2022年度起,丛刊增设“新作研究奖”。李敬泽表示,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评论家。但是,一般意义上的判断评价无法取代具有历史纵深,具有广阔的社会、文化和美学视野,体现着理论雄心的思考和批评,后者更是文学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代文学是发展的,是在当下不断生成的。李敬泽希望丛刊能够一头连接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文学生活与创造,另一头把那些相对令人信服的现象和作品移交给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我们相信,在新时代,宏大的历史运动、丰盛的当下经验、奔涌着的现象和文本,既构成了巨大的认识和阐释难度,又敞开了理论与批评的广阔空间,学术应该成为当代文学生成过程中的主动性力量。”李敬泽说,显然,博士生等青年学者正是这股力量不可或缺的组成。

  据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专门性学术刊物,代表着本学科领域的最新与最高研究水平。

(责编:李雅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