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村民集体改姓“鸭”,这无奈如何排解

发布时间:2023-04-24 10:12:00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李哲

  在云南丽江,一支以鸟为图腾的家族,姓“nia”,写法是“上鸟下甲”,由于信息系统中无法输入和显示,给村民带来了种种不便,氏族里近700人不得不妥协,只能改姓“鸭”。“遗憾也没有用,不改就没法外出,飞机票买不了,甚至卡里的钱都没法提现”。近日,话题“因姓氏太罕见全村集体改姓鸭”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

  对此,有人觉得,应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nia”的计算机输入问题,但也有人指出,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并不是一些网友想得那么简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操作难度和社会成本都很大。不过,如果在技术层面难以改善信息系统,是否可以通过制度层面的规范补充,来保障罕见姓氏的正常生活呢?

  众所周知,我们的拼音系统,也即普通话的发音里,是没有“nia”“tia”“mia”等发音的,一旦改起来,动的就是整个语言系统,可谓工程浩大。即使通过技术条件录入“上鸟下甲”这个汉字,其读音势必也将归为相似的已有拼音,这就是时代发展的无奈之处,它总有一个变化和更替的过程。

  需要承认,语言文化的发展,是一边不断丰富、一边不断淘汰的过程。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走进历史博物馆,我们会看到很多古代器具的名称都是生僻字(在当时则可能是常见字),一般人念不出来,而它们的意义和应用,也仅仅是标注这些文物的名称。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器物都离我们很远了,缺乏具体的应用场景。

  只是,比起普通汉字,姓氏还承载着表意之外的多维信息,是特定族群共同的身份标识、文化记忆。换句话说,现在既然还有人姓“nia”,这就是一种直接应用,哪怕人数不多。新闻中的“nia”姓,本意是对鸟类的崇拜,简单改姓“鸭”,意义也就发生了变化。

  从报道来看,“nia”姓的村民是迫于生活中的种种困境,被迫集体改姓“鸭”,或者让孩子随父母双方中的另一个姓氏。那么,是不是说,遇到类似事情,只能由个人自己去解决呢?特殊情况当有特殊对待,村民或许已经使用这一姓氏长达千百年,不能只是因为电脑没法录入,就不给办理二代身份证,就没法出门。

  据统计,全国约6000万人名字中含有生僻字,媒体也曾多次报道“名字中有生僻字,影响保研”“因姓氏生僻,银行存折被冻结”等尬事。这么一看,当电子化、信息化成为时代主流时,类似的问题和困境就不会是个案。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新版《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强制性标准(GB 18030-2022),就新增了1.7万余个生僻字,覆盖我国绝大部分人名、地名以及文献、科技等专业领域生僻用字。类似的制度化努力,可以有,也可以多一些。

  另外,针对这样生僻字、异体字姓氏的群体,其实还可以有一些特殊通道,比如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通过权威的证明来核实他们的唯一身份,而不是一概陷入“查无此字”的无解中。高歌猛进的互联网大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过程确实给人类社会以极大的便利和效率,也必然会淘汰一些事物。如何让这个过程更具人性化,在更迭的过程中少一些疼痛,多一些人文关怀,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行动。如果有些东西终将逝去,那么也该让它们以体面的方式离开。(李哲)

(责编:李雅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