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把群众的事揣在心里

发布时间:2023-05-10 09:53: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记者手记】

  光明日报记者 常河 丁一鸣

  桐城又称“文都”,是雄霸清代文坛的“桐城派”故里。文脉赓续不断,如今这里依旧人才辈出。总人口75万的桐城,先后走出了3000多名博士、近20位院士,被誉为“院士之乡”。

  发源于桐城的六尺巷典故,更是家喻户晓,清康熙朝大学士张英的一句“让他三尺又何妨”,垂髫稚子也耳熟能详。

  六尺巷现位于桐城市六尺巷社区内,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耘。提起六尺巷以及故事主人公张英,老张打开了“话匣子”,为我们上了一堂历史课。细打听才知道,原来老张是张英的十二世孙,说起“家事”自然是滔滔不绝。

  这些年,老张不遗余力推动《六尺巷故事》进校园,将故事背后“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万物”的和谐精神传递给一批又一批孩子。

  老张向我们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辖区内某企业破产后,因年久失修,部分院墙垮塌,周边居民有意无意地占用了少量土地。前不久,该厂区转让给了一家企业,企业在勘测土地时发现了这个问题,遂与居民交涉,但个别居民表示自己已经住了十来年了,拒绝返还,企业开工日期不得已一延再延。

  老张得知情况后,充分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中的“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走法则,先通过事实证明个别居民的确存在侵权行为,再劝说企业负责人“强者先让”,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

  企业开工后,又面临着安装空调外机可能会干扰居民生活的问题,这时,此前“先让”的企业得到了周边居民的“后让”,双方互相理解,问题迎刃而解。

  “六尺巷文化的精髓在于‘互让’。”老张告诉我们。在六尺巷文化熏陶下,桐城不断拓展“六尺巷工作法”——党建领事、礼让和事、村民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建立起覆盖全领域全范围的社会治理体系,成为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效方式。

  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在村镇社区,还是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接受采访的各级干部都提到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核心”——把群众的事当事。的确如此,只有心里揣着群众的事,才会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的事。

  人民群众,永远是制度创新的力量之源。

(责编:李雅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