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平遥古城:2800岁正青春

发布时间:2023-05-16 10:11:00来源: 中国文化报

  山西晋中平遥古城是一座“活”了2800多年的古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在这里,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串联起4000处民居院落,也串起了古城2万居民的生活。

  在平遥古城居住了4年的塞尔维亚外贸从业者法里斯·雷柏亚(Faris Rebronja)工作之余总是骑着电单车穿梭在县城,他说:“古老与现代在这里融合、碰撞,对前来旅行和交流的外国人很友好。”

  改革开放之初,平遥文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小,平房破旧低矮、居民收入低,文化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发展优势。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6年来,平遥县并没有依仗厚重历史“吃老本”,而是依托平遥古城,以国际性摄影展、电影节、雕塑节、中国年等文化品牌为桥梁,积极与国际接轨,影响和改变了平遥的发展轨迹。

  如今,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外国游客在此旅游、停留。这座曾经GDP仅7328万元的穷县城靠文化产业突围,变身为国际旅游目的地。

  千年古城焕发新生

  平遥古城完整保存了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是明清古城的活样板、古建筑的博览地。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山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相继出台多项措施,涉及古城整体保护、古民居修缮、基础设施改造等多个方面,系统推进古城保护活化利用。

  1998年,《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制定出台,并于2018年完成修订,成为古城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依据。晋中市着力推动文物保护科学化、智能化、规范化。平遥县将古城保护列入财政预算,全县直接用于古城保护资金已近2亿元。同时,投资1900多万元的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将覆盖大街小巷,实现近30个文化遗产点的监测。

  得益于一项项保护政策的有效贯彻执行,古城的建筑文物得到了高质量修缮保护,街道风貌持续向好,非遗文化传承发展。2015年,平遥县政府对私有产权、居住性质的传统民居给予修缮补助的案例,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项目奖。2020年,平遥古城的平遥电影宫项目再次荣获该奖项。

  2020年5月,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托晋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开展《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修订以来首次执法检查。检查组认为,平遥古城违法建设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历史建筑和重点文物保护修缮稳步推进,景区景点管理规范有序,非遗文化得到弘扬传承,古城保护已经成为平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小县城“握手”大世界

  从平遥中国年到平遥国际雕塑节、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再到平遥国际电影展,一系列文化节庆活动的举办,让平遥蜚声中外。电影、雕塑、摄影等现代艺术形态跟古老的平遥文化“亲密接触”,人们不用来回奔波,所有展览、观影、沙龙活动都在平遥古城内进行。从年头到年尾,各地文艺爱好者专程为参与活动而来。这些文化活动在让游客有参与感、互动感的同时,也让平遥获得更多收益,激发了文旅消费的潜力。

  创办于2001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是平遥众多文化品牌中的“标兵”,22年来,累计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余名摄影人、28万余幅作品参展,吸引了海内外450余万游客来平遥观展。不仅如此,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精品展还多次走出国门巡展,以摄影作品讲好平遥故事。

  除了国际化的文化品牌,平遥县还不断推进平遥古城“青春修炼计划”,打造“平遥礼物”文创产品、直升机低空旅游、汉服巡游、音乐节等一批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项目,以新业态、新产品推动文旅融合。

  “自1997年申遗成功以来,平遥古城游客增长250多倍,景区工作人员从1000多涨到了7万多。”平遥县文化和旅游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

  与此同时,平遥大力扶植推光漆器、剪纸、灯艺、雕塑以及平遥牛肉、老陈醋等具有良好品牌效应的非遗项目,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瑰宝也逐渐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美国摄影师苏珊·都利(Susan Dooley)十几年前初到平遥时,老旧的工厂和机器让她觉得这里是座工业化城市,不断来此参与摄影展的过程中,她眼中的平遥发生了巨变:“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平遥干净了许多,人们都面带笑容,特色饭店和客栈建了起来,可看的、吸引人的东西越来越多,文化气息很浓厚。”

  文旅发展引发“蝴蝶效应”

  平遥古城有“龟城”之说,“摸摸龟背背,好活一辈辈”,古往今来,平遥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藏在方言俗语中。众多文化活动带给了平遥两种财富,一种是直接的经济财富,一种是看不见的文化财富。

  走在街头,剪窗花的老奶奶会用英语同游客交流;隔壁的民俗客栈住过法国前总统夫妇;墙角小店的漆器远销东南亚;南门广场常见打太极的西方面孔……古城中,临街商铺随处可见中英文对照的橱窗说明,国际化程度与日俱增。

  “每5个平遥人里就有1个从事文化和旅游相关工作。”这句话并非虚言。曾在平遥古城开了20年电瓶车的肖三元在耳濡目染下逐渐对摄影有了兴趣。2007年,他尝试带着自己拍下的照片参展,成功进入当年由10个业余摄影者作品组成的“十人联展”,由此,他逐渐走上了策展人、摄影师之路。

  如今,已是一家会展服务公司负责人的肖三元说:“一个接一个的文化活动让县里文化氛围浓厚,让我们这种有艺术梦的本地人有了大展身手的平台。”为了给像肖三元一样的本土艺术爱好者更多机会,平遥的文化活动均开设了“山西日”“从山西出发”等本土展示单元,成为普通百姓圆艺术梦的梦想孵化器。

  艺术大展让百姓的艺术审美也逐步提高,视野变得开阔。大展之外,平遥相继成立平遥古城书画院、晋都画院等涉文涉艺协会团体,大量吸收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充实民间文艺队伍,涌现出了民间锣鼓队、民乐队、军乐队等多家民间艺术团体,极富地域特色的表演获得游客交口赞叹。

  如今的平遥古城,越来越多百姓在文旅发展的进程中过上了幸福生活。据介绍,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一城两寺”一体化云端监测系统、平遥非遗数字展示馆、“平遥智慧大脑”等将一一落地,进一步加强平遥古城保护,助力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朱 萌 本报驻山西记者 郭志清)

(责编:李雅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