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三甲医院招聘无人报名,吸引“凤凰”先得“栽好梧桐树”
作者:罗志华
5月15日,“多地三甲医院招聘无人报名”的消息在网络流传,引发广泛关注。其中提到,黑龙江、江苏、湖南、四川等地,许多招聘岗位来自当地三甲医院。媒体记者通过查询相关官方网站以及采访多家相关医院发现,上述地方近期公招的确出现一些三甲医院岗位无人报考的情况,原因多样。
近几年,编制成为职场“香饽饽”,不少人争相考编。但这似乎在一些医院失灵。报道显示,因部分岗位无人报名或报名人数未达到开考比例,多个医疗岗位被取消。现实中,一些医院引进了高端医学设备,却始终招不到使用设备的技术人员,还有医院发展优势项目和推进技术改良,却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人才补给不到位,导致日常诊疗都大受影响,在职在岗医生更显得忙碌不堪。
医院编制对人才失去吸引力,首先与一些客观条件受限有关。这些无人问津的医院,大多是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县城三甲医院。与之相比,大城市医院占据地理优势和经济优势,有财力招贤纳士;当地基层医疗机构则可享受更多基层优惠政策,比如通过定向培养、带编入学等途径来解决部分人员问题。而边远或欠发达地区的三甲医院,既没有大城市医院的吸引力,又没有基层医疗机构的优惠政策,因此容易成为医学人才招聘的“夹心层”。
医院编制无人问津,也存在诸多人为因素。医院招聘是医院与招聘者之间的双向选择,当医学人才对医院的地理条件、生活环境、工资待遇、职业发展前景都感到不太满意时,选择编制的欲望就会锐减。更重要的是,一些医院的报名岗位多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年龄要求多在35岁以下,有的甚至要求30岁以下。要知道,即使在其他行业,将35岁甚至30岁作为入职门槛也属苛刻要求,更何况医学人才的培训周期更长,不少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刚完成规培的本科生或已超龄,能达到此要求的人极少,无人问津也就不足为奇。
对这些医院来说,“栽好梧桐树,方有凤凰栖”。科学设置招聘条件,是“栽好梧桐树”的关键。如果将年龄要求适度放宽,文凭要求适度放低,资质和工作经验要求适当下调,通过入职门槛的人才势必增多。人才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除了一步到位引进高素质人才之外,医院更应该动态地培养人才,只要将人才培养贯穿各个阶段,入职时适度的“宽进”,并不会降低人才素质。
还要看到,只有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才能让人才少些顾虑。相比大城市,欠发达地区的生活条件更加艰苦,所以应该通过适当提高医疗工作者工资待遇,以及加大住房、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对人才进行适当补助。同时,不发达地区的职业发展前景和科研环境等,都与大城市相差很多,医院应该营造更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科研环境,并在评定职称、外出交流进修等方面制定政策,让人才在职业发展方面更有“奔头”。
县区或内陆不发达地区的三甲医院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患者从基层和偏远地方向上转运、医学技术由上向下流动的中转站,这个中间环节若出现“人才荒”,对于构建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将产生深远影响。若想让这个“中间桥梁”发挥好中坚作用,就得在招聘人才方面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适当降低门槛、提升福利、改善环境,实现双向选择。只有如此,医院才能持续发展,编制无人问津等现象方能避免。(罗志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