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5月22日,在江苏扬州高邮湖畔,经救治完全恢复健康后,4只东方白鹳和1只日本鹰鸮被放归自然;在广州动物园的动物广场,白鹇、蛇雕、赤鹿等野生动物标本为人们展示、科普了动物形象,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拍照打卡。
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国以旗舰物种拯救保护为抓手,持续推进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建设,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不久前,在天津市七里海湿地,波光粼粼的水面和葱茏的草地之间,一个个白色的身影或觅食,或嬉戏,为湿地带来了生机。据工作人员统计,该群体由20余只白鹤组成。今年3月,科研人员曾在七里海湿地发现过一只白鹤,此次则是该物种首次以种群形式在七里海被发现。
白鹤属大型涉禽,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的评定等级为“极危(CR)”,全球种群数量不足4000只。2021年以前,白鹤“现身”天津的次数极少。随着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白鹤已连续三年在天津出现。
近年来,我国系统实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培植、放归或回归自然等多种措施,有效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数据显示,亚洲象、雪豹、东北虎、海南长臂猿、黔金丝猴、藏羚、莽山烙铁头蛇、苏铁、兰科植物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华盖木由最初发现时的6株增长到1.5万株,巧家五针松由最初发现时的34株增长到3000多株,百山祖冷杉从最初发现时的3株成功野外回植4000多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多头,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增至6群37只,白头叶猴野外种群增至1300多只,中华穿山甲分布点位不断增加,东北虎分布范围从长白山脉扩大到大小兴安岭,野外种群增至60只左右。朱鹮分布区从3个省扩展至7个省,野外种群超过7000只。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698只,人工繁育朱鹮种群数量达1496只。通过野化放归,多个省份重建了麋鹿、普氏野马野外种群。
各项政策措施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丰硕成果
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大邑管护总站巡护员在整理回收的红外相机素材时,发现多台红外相机多次拍摄到大熊猫饮水、觅食的影像。镜头里,大熊猫握着竹枝,慢悠悠地咀嚼,憨态可掬。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人们越来越多地捕捉到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影像资料,充分彰显了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我国启动了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设立了首批五个国家公园,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科学布局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域面积10.3%,将实现保护规模世界最大、保护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众多大尺度的生态廊道以及国际候鸟迁飞、鲸豚类洄游、兽类跨境迁徙的关键区域。
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挂牌运行,也带动了各级各类植物园、树木园、种质资源库等蓬勃发展。普陀鹅耳枥、华盖木、峨眉含笑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初步摆脱灭绝风险。
此外,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湿地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等法律制修订工作相继完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调整发布,我国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治体系不断完善。
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的总体目标,持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使全国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重要栖息地(生境)得到有效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稳定向好。“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对大熊猫、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穿山甲、长臂猿、雪豹、苏铁、兰科植物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确保到2025年,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达到75%,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
公众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5月22日,一系列“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2023年上海市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活动在上海植物园举行,上海植物园发起成立了上海市首个以物种迁地保护为主题的联盟,协力共同强化对重要物种、生物资源的迁地保育和保存繁育,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重庆市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科普活动在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启动,活动期间,重庆将开展培养一批“小小生态环境科普讲解员”、推出一套科普读物、打造一个专业化多元化科普学习体系等活动。
近年来,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公众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此外,目前,国家、省级和重点市州普遍建立了由林草主管部门牵头的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门间协调机制,每年联合开展“清风”“绿盾”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乱采滥挖、乱捕滥猎、非法走私、非法交易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大案要案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