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烟水碧濛濛 “千年商都”更绿美
【“水岸与城市”系列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吴春燕 刘 坤 唐一歌 光明日报通讯员 赵雪峰
“珠江烟水碧濛濛。”
夏日夜晚,泛舟珠江。眼前,两岸美景交相辉映、如诗如画;远处,广州塔色彩斑斓、如梦如幻。诚如斯言:“奔腾的珠江,让广州这个‘千年商都’充满了厚重的底蕴与澎湃的活力。”
广州,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自古以来,当地百姓就对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如今,依水而生的城市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日前,记者来到珠江广州河段、南岗河等地,探寻广州水与城的“发展密码”。
1.水清岸绿 生态治理造就幸福河湖
南岗河,地处广州市黄埔区中东部,源于峨山,汇入东江,干流全长24公里。这条蜿蜒小河,有“十米河宽、百米河滩”之说,两岸绿意盎然、郁郁葱葱,犹如镶嵌在黄埔城区的绿色长廊。
“鹭洲萤谷”,是南岗河上游一处小有名气的打卡地,由河边的荒滩改造而成的小岛、沙洲,吸引了各种鹭鸟前来栖息觅食。
“看,迎面飞来的这只是白鹭,远处那只灰色的是苍鹭。我们在南岗河原来河滩地形的基础上进行‘微干预’,栽种了鸟、蛙、萤火虫等喜欢的植物,供它们栖息。”广州市黄埔区河长办高级工程师高大康介绍。生态调查显示,南岗河现有鸟类68种,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褐翅鸦鹃、红喉歌鸲和画眉。
然而,过去的南岗河并非如此。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南岗河生态环境曾一度恶化,河道淤塞,水质污染。“以前,南岗河上游长平到水西段河道两岸都是荒地、杂草丛生,有的地方还堆满了建筑垃圾。”高大康说。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黄埔区坚持重拳治乱、源头治污,开展“散乱污”整治等专项行动,清理违建2万多平方米,整治污染源1300多宗,增加污水处理能力每天15万吨,铺设污水管网103.5公里,基本实现雨污分流。
如今,南岗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质持续提升,从2017年的劣五类,逐步提升到三类,部分水体达到二类;生态岸线达到90%以上,生物种类显著增加。
“我们在最大限度改善河流生态、保障河道堤防安全的同时,还新建了一些便民设施,打造城市公园功能。”黄埔区水务局河湖科工作人员魏箫说,去年12月,南岗河上游幸福河湖综合提升项目开工,修建碧道,并优化利用桥下空间,打造“悦动公园”,新增了篮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休闲玩耍。
一个雨后的下午,30多岁的黄埔区市民张宁正陪着儿子在“悦动公园”荡秋千。“我家就住在南岗河附近的长岭街,这边生态特别好,有山有水,满目青翠,儿子很喜欢在这里玩。”张宁说。
沿着河边碧道继续前行,记者来到了南岗河边的一处艺术花田。60岁出头的黄埔区市民叶女士正和几位邻居在此赏花、拍照。“河两岸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你瞧,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前不久这里还举办了一场户外音乐节活动。置身鸟语花香之中,听着美妙悠扬的音乐,别提有多惬意了。”叶女士说。
鸢飞鱼跃,山高水长。南岗河作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正在让城市变得更绿、更美。
广州市水务局局长、市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姚汉钟表示,2022年,广州水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河湖水生态持续向好。民调显示,超八成市民对水环境治理整体满意,并对河湖长制点赞。
2.文思悠悠 历史记忆赋能水上文旅
滔滔珠江,奔涌而来,“三龙吐珠”,八门入海,展现着广州的商都气象,诉说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日前,广州商学院学生林薇和几位同学一起,参观了位于珠江黄金岸线东端的南海神庙、广州海事博物馆等地,亲身感受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广州这座世界商贸名城、繁盛港口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
南海神庙,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广州对外贸易交往的历史见证和重要史迹。走进南海神庙,一个写有“海不扬波”四个大字的石牌坊映入眼帘,不少前来参观的游客选择在此拍照留念。在南海神庙西南角的浴日亭,同样享有盛名。历史上,北宋大文豪苏轼曾在浴日亭观日出,并写下七言律诗:“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坐看旸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
而位于南海神庙附近的扶胥古运河遗址,也承载着一段段与海上丝路有关的历史记忆。扶胥古运河开凿于北宋,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曾是广州通往世界的窗口。其遗址于1994年6月被列为黄埔区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1月,扶胥古运河连通工程项目正式动工。未来,这里将恢复古运河路线,打造“一河两带四点”的海丝记忆风貌带。一条八公里水上文旅路线,将有力带动穗东文旅品牌打造、文旅景区发展。
一条条河流焕发风采,一幅幅画卷铺展开来。如今,广州与水相关的文化旅游业态正蓬勃发展。炎炎夏日,长隆水上乐园受到不少市民和游客的青睐。5月13日,长隆水上乐园举办母亲节主题活动,100位母亲带着孩子们,与众多前来的市民、游客一起加入了这场夏日派对,享受玩水的快乐。
此外,广州谱写的“水文章”还成了当地营商环境的独特优势,成了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广州市黄埔区水务局局长桂红艳说:“我们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的水经济。水美了,生态好了,城市也就美了,企业和人才也愿意留下来。今后,我们要继续把水经济、‘水文章’做得更好。”
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湖管理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吕文斌表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未来河道治理、水岸建设的目标。要了解河流水系的格局与自然属性,不同自然属性的河道具有不同的水岸开发模式;要收集各区段与水有关的历史文化,讲好水故事;以河道自然属性为基础,以水故事、水文化为叙述方式,通过河流与水岸的开发利用,带动文化、旅游甚至科技创新等相关产业发展。
3.向水而乐 有序管理推进人水和谐
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因水而兴。水是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轨迹,更是支撑现代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
吕文斌认为,好的河流水岸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满足河流规划设定功能,主要是水安全、水资源、航运及生态景观;二是因地制宜,河道水岸的景观与城市景观保持和谐;三是满足人民不断提升的文化与休闲需求,良好的水岸设计,可以为人民提供多样的滨水生活空间和生态产品。
在吕文斌看来,处理好河流和城市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系统谋划“四张水网”,即一体化高质量的供水保障网、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网、全区域绿色生态水网和现代化的智慧监管服务网,促进治水治城一体规划,让城市因水而美、产业因水而兴、人民因水而乐。
丰富的地形地貌和水系结构,不仅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资源,同时也对河湖治理提出了挑战。
桂红艳也表示,现在到河边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会乱扔垃圾、踩踏植被、乱停车辆,还有一些游客会在河边绿化地乱搭帐篷、露天烧烤等。这些行为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些破坏,同时也会增加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各部门应加强合作,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同时也要进行社会公众宣传,提升市民素质。”桂红艳说。
长远来看,治理水生态、保护水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系国家未来,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广州治水依然任重道远。”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表示,面对多年以来粗放发展模式累积下来的生态欠账,治水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变为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从系统思维和全局角度入手,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
“我们要坚持将提高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验治水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比学赶超、赛龙夺锦,奋力建设绿美广州。”林克庆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