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6723名河湖长守护“中华水塔”
光明日报记者 万玛加 王雯静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李春剑 光明日报通讯员 吉定刚
从青海省西宁市文苑桥至文亭桥总共1.6公里,5年来,这段路康燕霞不知走过多少遍。
“主要是排查河面有无漂浮物,查看水位,有时还需要花更多时间在岸边捡拾垃圾。”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科普路社区担任党委书记的康燕霞成为一名村(社区)级河长,肩负起文苑桥至文亭桥这1.6公里湟水的保护宣传、巡查巡护任务。湟水河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湟水河管理保护是青海履行源头责任、保护“中华水塔”的缩影。
点开河长巡河App,康燕霞所在的巡河点位一目了然。
打卡后,她坚持做好巡河日记,把发现了但又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并配合处理。“一般一周巡河3次。这几天雨季来临,来的次数会多一点,主要查看河水流量和排查妨碍河道行洪问题。”沿着河道向前走,看着葳蕤生长的树木,康燕霞总要走上前望一眼,看看有没有树生虫子。
“我是土生土长的青海人,湟水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从当上河长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守护好她。”说起河长职责,她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这些年湟水河明显变清了、变净了。我们巡河时经常看到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鸟儿来到了这里,栖息、觅食、翩翩起舞,为西宁增添了乐趣。这说明我们的生态越来越好了!”又到雨季,站在南川河岸边远眺,河水缓缓流过。听着熟悉的水流声,每隔一天就来巡河打卡的城中区南滩街道办事处新青社区河长蒋晓芸难掩激动之情。
别看只有1公里多的距离,却有很多人参与其中:河湖长、河湖检察长、民间河长、警城联勤、专职巡查员、河段保洁员……水环境越来越好的背后,是每个人的不懈努力。
现在,巡河已经成为康燕霞、蒋晓芸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有空,她们都会来河边看看,仔细观察河道的水质情况,对群众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检查河岸的基础设施是否正常,日行两万步那是常有的事。
记者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目前像康燕霞、蒋晓芸这样的河湖长,青海有6723名,《青海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颁布实施后,他们投身到全省3518条河流、242个湖泊管理保护事业中。全省河湖长实现了法治化规范化管理,形成有考核、有监督、有追责的闭环管理模式。
青海省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功能区,肩负“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政治责任,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在维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目前,青海省建立“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林草长”等工作机制,落实流域联防联控联治协议,水利部门与检察机关等部门加强交流合作,持续加强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12日 08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