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炒成“金融产品”的现象不能等闲视之
7月,中药材交易本应进入淡季,但今年却一反常态,价格从年初开始就居高不下。除自然气候等因素外,许多业内人士指出,游资的介入是推动本轮中药材价格高涨的主要原因。中医上用量较大的麦冬、党参、川贝都在涨,单价本就高的虫草也比去年同期涨了30%。据粗略统计,300多个常用品种中药材中,有200个都存在不同幅度的涨幅。
无论从周期还是规律上看,本是淡季的中药材都出现了疯涨之势。以常用的几种中药材为例,本地当归从60元一公斤涨到200元一公斤;80元一公斤的党参,现在也涨到220元,沙苑子更是涨了10倍,以至于连业内老中医都感叹“40年没见过这种涨法”。这种情况如同当年同样被炒的绿豆和大蒜一样,都是游资炒价作祟的结果。若不针对乱象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势必带来严重后果。
据业内外分析,之所以此轮中药材价格上涨属于非常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此轮中药材价格周期已达十一年,且在高位已运行了三年,不符合价格周期规律;二是中药材价格上涨应与通货膨胀相生相伴,而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是回落的,中药材价格不降反升明显不正常;三是每年六月后是中药材的淡季,价格暴涨不符合市场规律。由此基本可以坐实,此次价格从年初开始就暴涨,恶意炒作、囤积居奇等炒价行才是主因。
中药材价格高涨不只是市场命题,除了要考虑到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和扰乱市场秩序外,还得兼顾民生诉求下的行业发展前景。非正常和理性的价格体系,会打破整个行业的利益格局,甚至影响到其未来的长远发展。一方面,种植环节由于受终端价格的引诱而不断扩大种植范围和规模,造成事实上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在中药材的使用环节,价格过高会影响消费者对中药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情感认同,没有了价格上的比较优势,受“中医抛弃论”的影响,整个中医药的发展前景都会受到影响。
更重要的是,在依法治理的大背景下,任由此类乱象的存在和蔓延,会对社会治理权威和能效带来巨大挑战,并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反向效应。《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的规定,经营者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的,应予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而涉及非法经营等犯罪情节的,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十余年前,中药材也曾经历一轮暴涨,为此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让“有形之手”迅速发挥作用,如对2009年对大量购入的囤积三七的康美药业提醒告诫,责令54家囤积党参的商户限期限价限对象销售所囤积的100多万公斤党参,同时对部分典型案例进行了严处重罚,通过及时果断地公开立案调查,依法严惩垄断行为和价格违法行为并没收违法所得,帮助中药材行业恢复正常的市场竞争,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秩序。
6月22日,中国中药协会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报了《中国中药协会关于近期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情况调研报告》,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并采取措施,以维护中药材市场的价格稳定。同时向整个行业的各单位发出倡议书,倡导规范自身行为,共同维护行业利益。行业自律只是一个方面,借鉴以往的经验来看,需要相关价格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及时采取措施,对社会游资或经销商联手操盘囤积药材,低进高出,致使中药材价格等违法行为给予惩治,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以此形成震慑效应,如此才能让中药材价格回归正常。(唐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