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轴线上的新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筑学家梁思成主张保护北京城,并提出了中轴线的概念:“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北京中轴线作为元大都建都的基准线,历经明、清两代的不断完善和现当代的保护利用,700多年来,成为了承载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精神的物质见证,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也是新时代北京的城市文化金名片。
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的推进,北京肩挑老城保护历史新使命,着力发挥北京中轴线上历史建筑和历史景观独特的作用,持续推动中轴线社会价值创新,打造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发展轴;结合中轴线周边业态,整合提升和引入新的文化功能,构建古今中外融通的沉浸式互动场景,实现传统魅力的展示与旅游体验、文化创意等功能的融合发展,打通文化链与价值链的连接,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多措并举推动中轴线
融入城市生活
为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生活,北京市不断加强中轴线文化形象塑造,全面增强文化感知力、影响力,吸引更多人走进北京,通过中轴线了解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中包含的哲学思想。
近日,景山公园推出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夜赏体验月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错峰游览、清凉游园的新选择。景山公园副园长汪兵介绍,暑期夜赏体验月期间,每周五、周六夜幕降临后,公园在东门、观德殿南门、后山主路、南门“一站式打卡”中轴线立体景观等处设置景观照明灯和投影灯100余组。此外,公园还为游客提供了京味文化光影趣味体验,在公园东门和后山主路区域可以看到颇具京味文化底蕴的中轴景观、京城记忆场景动态投影,烘托独特的夜赏氛围,为游园增添新意与奇趣。
7月18日,坐落于先农坛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历经半年多修缮后重张开放,先农坛祭坛区域恢复历史风貌,宰牲亭院落首次对公众开放。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次修缮,该馆按照《大清会典》上的平面图对祭坛进行了原状陈设复原,严格遵照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恢复了历史风貌。
位于先农坛祭坛北侧、太岁殿西侧神厨建筑群内的宰牲亭院落作为明清两代祭祀礼仪时加工牺牲的重要场所,其独特的重檐悬山顶结构被古建专家称为“明代官式建筑的孤例”。新开放的区域吸引了不少观众拍照“打卡”。
“宰牲亭院落的开放不仅让人们深入了解了当时的祭祀过程,其建筑形式也让中轴线上对外开放的建筑更为丰富了。”居住在附近的老街坊刘先生一边观看一边给身边的观众当起了“讲解员”。据了解,先农坛新铺设的祭祀道路即将亮相,串联先农门、东天门、先农坛内坛区域,更加清晰地展示出明清时期祭祀的活动路线。
数字科技为活化中轴线
提供无限可能
“我们要大力推动中轴线申遗,打造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标杆,以此为牵引保护北京老城整体格局,彰显平缓开阔、壮美有序的空间秩序。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重历史文化,又要注重现代生活,使北京老城焕发新的生机。”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说,期望借助数字科技推动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加强数字展陈建设,用科技手段、数字化技术更好地展示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讲好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故事,描绘好北京城市发展的现代蓝图。
日前,北京中轴线一期数字资源库开放,依托腾讯SSV探元平台,基于“数字中轴·小宇宙”前期建设积累的数字资源,整合北京中轴线数字档案、3D建模资源以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优秀作品,综合运用腾讯区块链、高清照扫、云渲染等技术,构建了“多模态”数字资源库,对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实现保护、传承、活化一站式服务。
在“绿洲世界”里,打造可互动的“数字中轴·天坛”,感受指尖上的天圆地方,在驰骋天地间领略中华历史文化的无限魅力;以“天衣”为载体,结合先农坛农耕文化及建筑特色,制作精美的数字服饰,展现先农坛建筑之美……“数字中轴·小宇宙”高精度重现北京中轴线写实场景,先后完成了先农坛、钟鼓楼和万宁桥等遗产点的高清照扫,参照游戏叙事方式与交互设计,打造更加生动的沉浸式体验,让人们以趣味互动的方式感受北京700多年的城市历史变迁。
登录“云上中轴”小程序,进入中轴历史等模块,了解北京中轴线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完成线上知识学习……在“大手拉小手,一块走中轴”北京中轴线亲子公益徒步活动中,通过“云上中轴”小程序,中小学生可参与线上、线下活动打卡,赢得的小红花换取公益配捐,以亲身参与增进对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的了解,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一起走中轴、看中轴、听中轴,以实际行动助力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承。
品牌活动搭建公众
参与保护的平台
从永定门出发,一路往北到达钟鼓楼,摄影爱好者王磊刚相机里装满了北京中轴线上的各类细节。他表示,他将持续在北京中轴线沿线拍摄,希望捕捉到能呈现“古都脊梁”新面貌的画面,以期参与2023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活动。王磊刚口中的大赛,正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办的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
为吸引社会各方参与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工作、传播北京中轴线的文化价值,自2021年起,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已成功举办两届,并以此搭建聚合社会资源、吸引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平台。2022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以及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9万余名选手的参赛方案7.6万余件,最终确定优秀示范项目276件。
据了解,2023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延续“传承中轴文脉 传播古都文化”主题,设置魅力中轴、艺术中轴、达人中轴、创意中轴、数字中轴五大赛道,在2022届大赛基础上,增加了对北京中轴线音乐创作、文学创作、服装服饰设计等细分领域,旨在多角度、立体化挖掘展示中轴多彩文化魅力。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赛的举办激发了全民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热情,挖掘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和鲜活故事,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科技创意相结合、和新业态新场景相融合,推动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时代共进、让人民共享。(本报记者 刘海红)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