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困解难补元气 旅游发展增活力
本报记者 魏 彪 高 慧 通讯员 朱文文 王文华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7月25日,国务委员谌贻琴主持召开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继续为旅游企业纾困解难,推动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业界人士纷纷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要求,加快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落地,继续为文旅企业发展“输血补气”,助力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打好政策“组合拳”
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多措并举,切实打好惠企政策“组合拳”。3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在线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导在线旅游经营者用好文化和旅游业恢复发展纾困扶持政策;4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关于实施2023年“百城百区”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的通知》,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力,助力市场主体恢复发展……
各地同样纷纷打出助企发展的政策“组合拳”,以务实举措、真金白银帮助企业恢复发展。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围绕人才培养、融资渠道、市场培育、营商环境等关键环节,持续纾困解难。落实文旅产业招商引资、扶持冰雪经济发展、引客入省旅游奖励等政策,安排财政奖补资金892万元。
在江苏,全省文旅系统多措并举促进文旅市场复苏回升。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印发《关于促进全省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的具体政策举措》,加大财税金融对文旅产业项目支持力度,安排省级文化和旅游发展资金,对组团成效显著的旅行社和提质升级的等级旅游民宿等进行奖补。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召开“携手金融共创未来”文旅金融合作座谈会。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希慧表示,将继续构建良好的文旅金融生态,推动文旅产业重构、重塑、重组;定期向各大金融机构推送重点文旅项目白名单,加大对全省重大项目和头部文旅企业的信贷支持;推进文旅中小企业转型发展。
安徽合肥印发“提信心拼经济”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进行公务活动和党建、群团活动时,委托旅行社等文旅企业代理安排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
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热闹非凡,山东淄博成为顶流旅游城市,贵州榕江“村超”火遍全网……政策有温度,工作有力度,随着全国各级各部门聚合力、激活力、提效力,文旅行业焕发勃勃生机。
企业发展增信心
今年以来,在各类政策措施帮扶下,经营主体信心十足。7月28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23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下半年趋势预测》显示,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的综合指数已回到景气区间。
多家旅游上市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业绩也频频报喜。峨眉山A等6家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逾200%,中青旅等5家公司净利润有望同比翻番。从33家上市公司一季度财报来看,近40%的企业已经恢复到或超出疫情前水平。企查查平台有关数据表明,截至6月初,今年全国新增注册涉旅企业15万家。
“今年上半年,集团累计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42%;营业收入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40%。面向未来,集团信心十足。”华侨城欢乐谷集团总经理李珂晖介绍,集团将锚定“世界一流主题公园集团、中国主题公园行业龙头企业、华侨城主题公园产品线核心平台”的战略目标,全力打造欢乐谷集团新产品、新体验、新品牌。深耕“文化+体验”“旅游+音乐”,推出系列品牌营销活动。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召开让我们更加感到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发展的关怀与重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更足了。”中铁资源热贡公司总经理潘持卿表示,作为坎布拉景区的运营主体,公司积极推进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创建工作,大力推动地质遗迹保护研究和科普利用,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下一步将铆足干劲,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非遗保护+文旅融合”,吸引游客参观体验。
“各级政府围绕企业所需、市场所急,在稳经济指标、稳市场主体、促社会投资、降经营成本等方面精准施策,让企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优惠,企业想干、敢干、能干,信心明显增强。”北京市丰台文旅集团战投部部长彭焱姝表示,集团将着力以文化更新激发城市活力,从西山永定河文化精华区建设、长辛店老镇有机更新、方庄文化艺术中心等重大项目出发,形成空间、产业、创作、服务良性循环的文化产业生态,以文旅内生力量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建言献策促发展
如何进一步帮助旅游企业纾困解难,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业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
“目前旅游市场整体恢复势头良好,但整个旅游产业生态还没有完全恢复,需要持续的纾困政策支撑护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认为,还需要加快解决长期以来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这不仅包括入境旅游签证便利性、标识体系国际化、消费环境再优化、激励政策体系化,还包括国内旅游有序化、营商环境公平化、产业生态共生化、管理手段智慧化、企业税负减量化等。
“要充分认识和总结旅游消费心理的变化,努力把旅游业做成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产业。”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云南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嘉学认为,要补齐人才短板,狠抓服务质量管理;要鼓励市场主体主动创新求变,推动旅游业与文化、农业等融合发展;要高度重视乡村文旅发展,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星群”或“星链”。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建议,要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31条”在旅游业的落实细化,聚焦为民营旅游企业保驾护航、服务全程;要聚焦盘活存量资产,引导社会资本更深参与,形成新的有效投资,实现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良性循环;要构建更为优质的营商环境。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