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青年人员“慢就业”及其治理

发布时间:2023-08-16 10:53:00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陈建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7月2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特别强调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这是我们党着眼于新时代新征程,针对新形势新情况做出的新的重大部署和要求。保障青年就业是稳就业的重要方面。其中,青年人员慢就业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综合来看,慢就业主要是指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人员就业过程缓慢,具体表现为找工作时间相对较长,或者以培训、社会实践等方式推迟就业,或者暂回家中等待就业。慢就业相对于传统的出校门进职场、毕业即就业的模式是一种重要的转变变化,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

  理性看待慢就业模式转变的成因

  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慢就业是技术快速变革环境中青年人员不得不直面的一类风险。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快速的技术变革期,新的、更好或更便宜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新一轮技术变革对不同技能的需求变化具有较大差异性。某些传统行业的工作岗位可能会被自动化技术或机器人取代,从而减少了相关岗位的需求。与此同时,尽管新兴技术领域的就业机会可能会增加,但这些机会通常需要具备新的技能和知识。这意味着青年人员需要更具竞争力的技能和教育背景,或者具备适应新环境和学习新技能的能力,才能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因此,对于大量没有职场经验或技能匹配度较低的青年人员来说,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就业困难和慢就业风险。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慢就业是宏观总需求周期性不足所导致的一类群体性就业代价。当前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正处于新一轮货币紧缩周期尾端,紧缩的货币政策在有效控制通胀的同时也抑制了宏观总需求,导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需求大幅下降。我国作为全球货物出口贸易大国,首当其冲受到发达国家紧缩货币政策副效应的波及,外需回落较快拖累经济增长。当外需下降时,出口导向型产业(如制造业、出口贸易)的需求减少,企业可能会减少生产规模或关闭部分生产线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跨国公司也可能会减少投资和招聘需求。这意味着外需不振将导致我国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或跨国公司提供的工作岗位会减少,从而对青年人员的就业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从就业心理的角度看,慢就业是青年人员在经济环境影响下基于自身期望和追求的一种自适性调整。2000年以后出生的新一代青年与之前代际的青年时代相比,面临着大为不同的成长环境和工作心态。新一代青年更加注重工作的个人体验,追求工作的意义和满足感;他们更倾向于从事他们真正感兴趣和热爱的工作,而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而工作;他们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上,而不是急于就业;他们希望通过工作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因此,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弹性工作时间、远程工作或自主创业等方式,以便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当就业市场变得更加紧张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时,这种注重个人体验的心态可能促使青年人员更加谨慎地选择找工作,或者选择“慢充电”等方式“从长计议”,从而延长了他们的就业过程。慢就业可以被视为200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一代对于就业心态的自适应调整。

  谨防“慢就业”成“不就业”或“躺平”

  谨防“慢就业”的青年人员变成“沮丧”的青年人员或“躺平”的青年人员。尽管慢就业是一种毕业后找工作的过程相对缓慢或困难的情况,如果任由其发展可能导致青年人员感到沮丧(认为找不到工作而放弃找工作)和退出劳动力市场,产生多方面影响。如果大量青年人员因找工作过程漫长而退出劳动力市场,这不仅形同人力资源浪费,还可能产生一定的家庭和社会隐患。慢就业的青年人员可能需要依赖家庭支持或陷入财务困境,这不利于提高青年人员的婚育意愿。更重要的是,高质量就业对于青年人员来说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来源,也是个人价值和成就感的体现。当青年人找不到工作或找到的工作与自己的期望不符时,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产生“躺平”情绪。

  青年人员是国家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青年人员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青年人员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青年人员通常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在技术、科学、文化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通过创新和创业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因此,促进青年人员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助于极大激发创新和创业活力。此外,促进青年人员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可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当青年人员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获得合理的收入时,他们会更加满意和稳定地参与劳动市场,减少社会不满和不安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以积极就业举措缓解慢就业难题

  缓解慢就业难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青年人员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和职业发展的质量,从而降低慢就业的风险。

  一是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青年人员的受教育年限普遍较高,但是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制约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适应性。因此,要以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引领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包括各级各类的入学选拔机制、专业化培养体系、职业规划培训等一系列内容都要以增强就业对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为参考。与此同时,要支持学校搭建平台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不断夯实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能力基础。

  二是完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增强就业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等政策的协同性,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就业吸纳能力,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面临宏观总需求周期性不足和外需不振的经济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在制定财政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时,要将就业指标纳入政策制定的考量范围,确保各项政策的实施能够促进就业容量增长和就业质量提升。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强对新兴产业和创新领域的支持,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特别是在高科技、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等领域,为青年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要完善创业支持政策体系,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资金等支持措施,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鼓励和支持青年人高质量创业带动就业。

  三是推进劳动力市场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速就业信息的公开和流动,为青年人员提供及时的就业岗位信息和职业发展指导。政府就业指导部门需要加强与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建立数据共享和合作机制,获取更全面准确的就业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政府可以协助青年人员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为青年人员提供更精准的就业信息和职业发展指导。政府可以通过多方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及时提供招聘信息,组织招聘活动、职业咨询会等,为青年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指导。

(责编:李雅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