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把“国庆住我家”交给市场来检验
作者:龙敏飞
今年中秋、国庆连放8天长假,某旅游平台工作人员介绍,平台上酒店和机票的预订量已经呈现出高增长的势头。数据显示,近期国庆国内酒店的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了400%左右。记者发现,部分热门城市的酒店价格出现上涨,有的房型被预订一空。此外,不少旅游景点附近的民宿也十分抢手。不少网友瞄准了“商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类似“国庆住我家”的帖子,在假期出租自家的房屋供游客居住。
中秋国庆将至,旅游市场的活力再次被激发,这也意味着,在一些热门地区、景区附近,不仅“一票难求”,也很有可能“一房难求”。缘于此,一些人发现了“商机”,“国庆住我家”的帖子不仅在平台上走红,更是冲上热搜。这足以证明,“国庆住我家”的确有一定的现实需求。
对于国庆假期出租自家房间的做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合法吗?安全吗?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住建部发布的《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以及最高院的《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均对房屋租赁市场进行了约束与规范,但从现有法律法规来看,主要还是针对长期租赁,而对于以小时、以天为单位的短期租赁,则并没有特别的规定。而对这一行为的定性,也没有明确的标准。
因为法律规定模糊,纠纷不可避免,风险客观存在,安全性的确存疑。这样的安全风险,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样的。从租客的角度来说,无论是租住的房子没有达到预期,还是房东品行不佳,都是潜藏的风险点;从出租方的角度来说,私域空间可能被破坏,陌生人到家中存在风险,游客在家中受伤、生病等等,都可能面临纠纷,乃至存在法律风险。这些现实问题都值得关注、思考,而且要形成必要的解决方案。
风险不可避免,但这不是将其彻底禁止的理由。理性地说,“国庆住我家”算是共享经济的一种延伸。游客需要“住”的地方,自己正好有“空闲”的地方,你有需求我有房子,自然容易一拍即合。而对社会各方来说,与其担忧各种风险,不如加强约束管理,比如借鉴滴滴打车等成熟的共享经济模式,建立或搭建平台,并在上面进行实名登记等。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风险防范风险,这才是我们对待新生事物该有的态度。
总而言之,对于“国庆住我家”这一新鲜事物,社会各方没有必要“喊打喊杀”,而应理性分析、客观评判,及时搭建平台,并加强监督管理,以便摸着石头过河,并把这一行为交给社会、交给市场来检验,能不能发展下去,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答案。(龙敏飞)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