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创新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第十二届文化金融创新大会在北京举办。文化行业组织、文化领军企业、金融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金融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搭建文化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完善文化金融融合的“北京模式”
作为国有文化企业,近年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不断创新运营模式。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表示:“我们希望能与相关金融机构合作,设立专项文化艺术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吸引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提高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通过发展基金和资本运作等方式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提高国有资本的效益和价值,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曾投资过开心麻花、欢瑞世纪等企业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杭表示,当前中国电影投资正当其时。目前,国产好电影供不应求,在疫情后票房大火。“希望有更多资金能投到电影行业中去,同时还可组建电影产业基金进行投资。但电影投资有一些难点,比如,一些保障性措施目前还不健全等。”陈杭说。
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赵恩国表示,将继续坚持融合创新、积极探索,为需要融资的文化企业提供平台、铺平道路;为初创企业、小微企业做好服务和引领;为金融机构搭建渠道、强化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金融融合的“北京模式”。
出台相关引导政策
“如果从2016年开始投资文化产业,一直持续到2025年,那么,这10年下来,收益是很差的。”深圳创新投资集团(简称“深创投”)执行总经理刘纲对投资文化产业深有体会。
“我们对文化产业的认知存在误区,因此,出台相关引导政策是很重要的。”刘纲说。
保利文化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凯认为,目前可投的文化企业并不多,很多都达不到投资标准和要求。“我们希望把投资标准放得再宽一点、准入门槛再低一点。希望政府包括行业一起设立基金,孵化和培育文化产业。”张凯说。
而在鼎旭投资合伙人郭海涛看来,2023年是要“反转”的一年,以电影行业为例,随着像《孤注一掷》这类反诈骗犯罪片的火爆,文化行业还会有好的发展机会。“从投资或投资人的角度看,最终我们还是要与人打交道,要投资有理想、有抱负、有眼光的人和团队,这是我们投资最核心的要素。”郭海涛说。
文化企业要“创”更要“新”
金融机构更看好什么样的文化企业?
北京农商银行金融部副总经理何宏彬认为,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这三性决定了银行选择客户时的标准。“初创期或成长期文化企业,可能连一个符合银行要求的财务报表和相关数据都没有,这肯定不符合银行的贷款要求。必须要有一个经过审计、至少持续3年的财务报告。”何宏彬说,“银行希望文化企业提供抵质押,而且不只是股权的抵质押,因为如果不是上市公司的股权,未来变现的难度非常大。”
针对文化企业的特点,北京农商银行推出了特色贷款产品。影视宣发贷专为从事电影发行的小微企业服务,民宿贷是为加速推进旅游民宿产业的普惠场景建设推出的创新金融产品。
在何宏彬看来,文创企业要以“文化+”的模式发展,这样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前景会更好。对此,盈科投资合伙人孙一鸣也深表认同。“如果文体旅产业能跟数字化结合起来,未来将有十倍速的增长,如果跟大消费结合起来,将是百倍的增长,如果跟高认知结合起来,增长是没有天花板的。”孙一鸣说。
“我们在过去辅导了很多创业企业,我们看一个企业能否投资有一个‘五力模型’标准——认知力、产品力、执行力、数据力和进化力。我们接下来会重点关注文体旅和新消费,包括大健康产业。贵州村超为什么能火,淄博烧烤为什么能火,茅台和瑞幸的合作为什么能火?底层逻辑就是创新,现在,文化产业创业者在‘创’方面足够了,但在‘新’方面还远远不够。”孙一鸣说。(刘妮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