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内涵 深度融合 赋能发展
丰富内涵 深度融合 赋能发展
——业界相聚宜宾共话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
旅游演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业态。近日,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座谈交流活动在四川宜宾举办。活动邀请了行业组织代表、专家学者、旅游演艺企业代表等,围绕旅游演艺新业态、演艺IP开发等议题进行研讨,为推动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发挥示范作用 推动文旅融合
为促进旅游演艺进一步提质增效、铸就精品,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开展了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申报评选工作,最终确定了40个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入选项目。会上,有关单位代表和各入选项目代表作了交流分享。
内容为王,创新制胜。山水盛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姜颖介绍,“以湖南常德中国·桃花源景区为例,2019年接待游客不到20万人次,推出驻场演艺后,有效增加了游客接待量,目前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
“宋城演艺通过主题公园、文化演艺和休闲度假的核心经营模式,为游客提供体验场景,打造可以满足游客情感需求和社交需求的平台。”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葛琛介绍,旅游演艺业态的升级助力了景区游览线路的延长,凸显了大景区、大演艺的项目属性。
由武汉文旅集团和著名导演樊跃打造的武汉《知音号》由一艘复古风格的蒸汽游轮和一座老式码头组成,以码头故事为载体,是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2017年对外公演以来,《知音号》共演出1800多场,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
老景区如何焕发新活力?陕西旅游集团打造的《长恨歌》给出答案:将长板做长、以创新为引领,将真山真水真历史“为我所用”。截至8月底,《长恨歌》共演出599场,接待游客超160万人次。
让黑龙江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薛金升欣喜的是,传统的冰雪运动不只带动了黑龙江的驻场演出,更让当地的冰雪文化以旅游演艺的形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黑龙江。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宋秋介绍,今年1月至8月,四川审批营业性演出超1万场,观演人数超1亿人次,票房收入超10亿元,观众跨城观演比例超50%,“跟着演出去旅行”已成为热门选择。
行业复苏迅速 期待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共接待游客208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09.6亿元。”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委书记丁文霞介绍,中牟县推出了11个主题公园、63个演出剧场,每天近1500分钟的演出时长,让当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艺发展新路。
飞猪旅行公共事务总经理李杨表示,为一场演出而奔赴一座城市,已成为年轻人旅游出行的新态势,旅游演艺未来拥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旅游演艺项目演出接近4万场,接待观众近2000万人次,比去年暑期翻了4倍。
上海推出的“演艺新空间”打造了一批小而美、主客共享的小剧场。上海亚华湖剧院经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音乐剧、悬疑剧等内容,从引入国外IP到原创剧本输出,让小剧场成为众多新青年创作者与消费者的“聚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聚集了更多人气与活力。
“今年1月至8月,陕西省旅游演艺收入近15亿元,同比增长300%左右。”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晓燕欣喜之余也提到了对当下旅游演艺的担忧,比如,财政资金与旅游演艺政策、产业发展需求配套不足等。
“目前,旅游演艺发展存在投资强度大、运营成本高、流量承载低等痛点。”中关村中恒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理事长代旭表示,需要从投资带动方面算大账、运营管理上算小账,通过定制文化体验产品,让游客与目的地建立起独特的情感连接,从而找到旅游演艺的经营价值和成长空间。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潘燕表示,当前,部分地方出现了以“价格战”吸引客流的恶性竞争现象。旅游演艺要通过提升内容品质来吸引游客。随着旅游演艺市场复苏,各地在开发新的题材作品时要做好综合评估,以免浪费资源与资金。
丰富演艺内涵 彰显文化特色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禀赋,旅游演艺还能走出怎样的新路?对此,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韩生建议,从普通生活出发,挖掘经典内容。例如衢州的水亭门景点将体育赛事放在景区内,既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之中,又打破了原有的体育赛事应当在赛事场所中的观念。同时,从普通人的生活出发也意味着周边有着大量的素材可挖掘,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素材,不仅能讲好当地故事,还能助力相互赋能、彼此成就的文旅生态建设。
国家艺术基金设立10年来共投入55.7亿元,资助了7116个项目。其中,具有创新性跨界融合特点的舞台艺术表演项目共69个。这些项目通过精选主题题材,挖掘艺术元素,运用现代科技彰显地方文化特色,进一步丰富了旅游演艺的文化内涵。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王明亮表示,国家艺术基金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资助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艺术价值较高的剧目,并将其加工、修改、转化为驻场演出的旅游演艺作品。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深刻认识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使命,创新文化表达方式,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导向,丰富演出文化内涵;不断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以旅游演艺为抓手,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的深度融合,让演出带来的观众“流量”转变为旅游“留量”;持续拓展产业提质升级的路径方法,以数字技术赋能旅游演艺产业发展,加强产业发展的平台载体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打造有品质、有温度的旅游目的地。(潘阳薇 本报记者 白 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