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普通人”于文亮为啥火了
【阅读提示】十天涨粉百万!粗糙而真实的“普通人”于文亮为何突然火了?
光明网评论员:不得不承认,流量确是门玄学。最近,短视频博主“于文亮”以10天涨粉百万的“战绩”傲视群雄。不少人该问了:于文亮是谁?尽管他自己称无法代表普通人,但并不妨碍不少网友坚持给他贴上“普通人的代表”的标签。
在此轮爆火之前,于文亮并没有在互联网上留下太多痕迹。点开他的短视频主页,没有“盛世美颜”,没有过人才艺,没有我们通常理解中能“引流”的几乎任何要素,只有一个山东小伙原生态的生活日常片段,吃饭、骑车、踢球、唱歌甚至傻乐,跟普通的你我无异。
“普通人于文亮”发布的短视频里,没有考究的打光和布景,少见剧本的编排和充满符号意义的细节,连表情都失于管理,更别提表演痕迹。这些短视频是如此粗粝和简陋,在充斥滤镜和精致的社交平台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精致,一度是不少网友立志在社交平台上打造的人设。精致的妆容、氛围感满满的“出场”环境、精心选取的拍摄角度和美颜滤镜,这些都是自拍前要做足的准备工作。对不少人来说,自拍,是自我记录,但更是个人形象的构建和管理,既如此,相比真实的记录碎片生活,营造并展演“非常”而非“日常”的生活就成了更重要也更有意义的目标。
值得指出的是,在社交媒体上对精致自我的呈现或者说展演,并非个体太过主动自觉的追随。很多时候,是人们在对自身所处的互动环境长期观察后得出的“生存之道”。如果你所要进行自我分享的互动环境里,将精致定义为美,并且涌现出大量体现这种审美的千篇一律的模板,一个人选择呈现不同于平台主流审美的生活和自我,需要很大的勇气。自己发布的图文下,那可怜的点赞、评论数,随时让你感受到审美环境及评价的反弹力。
模版化的表现,让精致的展演失去了意义,也让人心生审美疲惫。每隔一段时间,人们都要反问,为啥人们都不爱发朋友圈了,这或许是可能的解释之一。可想而知,当一个如“普通人于文亮”这样的人出现,完全没有展演精致的负担,无视被算法和大众所塑造的审美,大方呈现去除滤镜下略显杂乱但真实的生活,苦滤镜和美颜展演已久矣的人们,或将感受到一些安慰和共情。
作为新晋短视频博主的于文亮,或许并无对抗主流审美规训这样的动机,但耐人寻味的是,人们却在其中找到了久违的自我身份认同。广泛而频密的社交互动下,不少人眼下仍难以做到在自拍时放弃从他者角度进行自我审查和调整,让那些不够“显好”“显高级”“显品质”的照片和视频出现在自己的社交圈中仍“不合时宜”,于是人们转而选择在于文亮的短视频评论区“带图说话”。
那里成为了一个“树洞”。第一次穿西装的局促自拍、自己镜头下写满沧桑的妈妈的脸、询问做外卖小哥是否也有人生价值“求安慰”……碎碎念里,是平凡而温热的生活,是自由沟通的渴望。从被凝视所虚构的框架中挣脱,并不是几个于文亮的出现就能促成的,但至少,他让我们重新客观地审视自己的生活,捡拾与人沟通和连接的初心,摆脱“平凡羞耻”,重获更自洽的人生和更自由的表达。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