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培育精品网红文创 让甘肃文化“触手可及”

发布时间:2023-10-23 10:05:00来源: 中国旅游报

  琵琶抱枕可以变形成U型枕、洮砚拓展新赛道有了洮砚酒具、三耳兔妙音公仔将敦煌元素融入得恰到好处……前不久,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的2023甘肃文创产品大赛及甘肃省文创产品和文旅装备展销活动上,这些充满文化底蕴、设计构思巧妙的文创旅游商品获得众多好评。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们也借此机会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促进甘肃省文创旅游商品的繁荣发展再添动力。

  展销赛一体

  500多类、3600多件(套)文创旅游商品,207套、685件参赛作品在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期间向游客集中展出,反映了甘肃文创旅游商品的发展成果。带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商品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细细品味。

  “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文创旅游商品了解酒泉的文化。”酒泉展区的工作人员介绍,随着酒泉市和敦煌市的文创旅游商品知名度不断提高,购买游客越来越多,展览仅一天销售额就近万元。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为契机,此次甘肃省文创产品和文旅装备展销活动规模大、参展种类全、参展产品多,文创旅游商品主题鲜明、种类丰富。如,天水市依托伏羲文化元素设计文创旅游商品、威武市推出“马踏飞燕”系列文创旅游商品等,充分彰显了甘肃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了精湛的制作技艺,深受游客青睐。“此次展销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甘肃文化和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为推动甘肃文创旅游商品走出甘肃、走向世界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创新求突破

  在今年的文创产品大赛上,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按照品牌性、地域性、创新性、市场性、工艺性、实用性、示范性等特性,对全省报送的参赛商品进行了严格评审,经过专家初评、复评、终评,共评出金奖2个、银奖4个、铜奖6个。

  “这些商品把沉睡在博物馆、陈展馆的文物展品等活化运用,融入现代文化元素,满足了社会大众对美和传统文化的追求。”此次大赛评委之一、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高亚芳说。

  跳出传统设计制作观念,创新创意运用文化元素,是今年众多参赛商品的突出特点。由甘肃李氏洮砚商贸公司选送的洮砚酒具产品,打破了以往洮河石只做洮砚用品的传统,将砚台石材和雕刻技艺运用到酒具产品上,不再拘泥于砚台单一品类,扩大了石材的运用范围,也给传统的洮砚雕刻师们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

  “我们很多制作砚台的师傅一直在寻求突破,此次公司制作的洮砚酒具产品,算是我们跳出固有的砚台雕刻理念的尝试,也是对洮砚原材料和雕刻技艺的充分利用。未来,我们将尝试雕刻生产更多具有艺术气息和使用功能的文创旅游商品。”洮砚雕刻师李海平说。

  在此次大赛中,像琵琶抱枕变形U形枕等文创旅游商品,在凸显陇原文化特色的同时还能方便人们生活。还有一批如掐丝珐琅工艺品的文创旅游商品,既展现了高超的制作技艺,又能让人们感受到新材料、新科技带来的创新活力,为甘肃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鲜活的范例。

  “当下,甘肃省内的从业者们在制作传统文创旅游商品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像洮砚酒具就是把非遗技艺生活化拓展的一个创新,这种尝试很令人欣慰。游客既可以通过这些文创旅游商品了解甘肃的黄河文化、始祖文化、敦煌文化、长城文化等,也可以随时使用它们,方便了生活。”高亚芳说。

  集聚再出发

  在此次文创产品大赛上,由酒泉市选送的多件商品获得一、二、三等奖。“这说明甘肃省内有些市州已经有一些文创企业在聚集发展,整个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高亚芳说。

  敦煌文化元素的盲盒、杯子、丝巾、公仔,蒙古族文化元素的钢笔、摆件,玉门油田工业文化元素的“玉门老一井”摆件……这些带有酒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创旅游商品在展销活动上广受欢迎。

  “近年来,随着一届又一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举办,我们很多文创旅游商品企业在敦煌集聚。经过多年发展,酒泉市在文创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展销等方面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人才,这将对产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也将给省内其他地市的文创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高亚芳说。

  今年以来,甘肃省加快了文创旅游商品研发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文创产品研发营销工作的指导意见》,依托省内文创旅游企业,深挖甘肃多元文化底蕴,强化地域文化熏陶,鼓励支持创新研发,培育打造精品网红文创旅游商品,将文化作为品牌建设的核心,高品质展现甘肃文化审美,推动文创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和发展。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殿俊表示,甘肃省文创企业要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再接再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生产更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创意设计新颖、符合新时代文创消费市场需求的优秀作品,打造一批精品品牌产品,为弘扬甘肃文化特色、丰富文创产品供给,提升甘肃省文化旅游消费品质和水平,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做出积极的贡献。(罗赟鹏)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