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家里暖气热了吗

发布时间:2023-10-27 10:40:00来源: 经济日报

  黑龙江:“冬病夏治”排查隐患

  连日来,我国最北省份黑龙江气温持续走低,黑龙江各地把冬季供热作为民生大事来抓,加强对供热企业管理,督促供热企业强化设备治理,规范热网运行管理,创新服务形式,提升保障能力,确保今冬供热稳定。

  在绥化市肇东市花开富贵小区居民南洋家中,华能黑龙江能源销售有限公司肇东分公司工作人员拿出测温仪,测得客厅温度为23.4℃。“屋里温度正合适,比较暖和。今年还提前供暖了,感到非常暖心。”南洋说。

  “我们承担肇东1256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供热用户达15万户。今年,我们比往年开栓时间提前7天,10月8日陆续开栓供热。”肇东华能热力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景泉说,公司会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供热参数,供热调度中心和专职抢修队伍24小时值班值守,保障设施平稳运行,确保市民温暖过冬。

  今年,绥化市聚焦供热设备设施问题开展“冬病夏治”,排查整治热源、换热站、管网设备设施隐患问题806项,管网改造86.03公里。开展“冬煤夏储”,供热企业储煤量已全部达到90天以上水平。自10月7日起,绥化市供热企业陆续开栓供热,目前,供热设备设施运行平稳。

  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地处中国最北端,冬季漫长而寒冷,全年平均气温-3.8℃,极端低温-53℃,是全国供暖时间较早,周期较长的地区。今年,漠河9月14日正式开栓供热,比计划开栓时间提前11天,供暖时间将持续到明年5月中旬,供暖期长达8个月。

  近日,漠河又迎来一场降雪,最低气温已跌破-10℃。为应对雪后降温天气,漠河供热部门多措并举加大热能输出,实时跟踪各机组运行情况,保障供热系统平稳运行。

  “针对漠河近日出现的降雪降温天气,我们增加燃煤量,提高供回水温度,加大管网和换热站等基础设施巡查维护力度和频次。紧盯漠河气温变化,随时调整供热参数,确保边陲百姓住上暖屋子。”漠河市华鹏供热有限公司车间主任忻海麒说。

  在牡丹江阳明区,牡丹江市融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今冬开始对桦林镇居民进行供热。“企业对外公布了供热服务电话,并充分利用乡镇网格群收集百姓对供热的意见建议。一旦发现温度不达标的情况,将本着事不过夜的精神,迅速解决问题。”阳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段然说。

  10月10日,牡丹江绥芬河市各供热企业正式开栓供热。“公司在夏季检修时,对热源及其锅炉辅机都做了维修改造,对所有水泵进行维修,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绥芬河市日晟热力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郑广生说。 (经济日报记者 苏大鹏 吴 浩)

  吉林:智慧调度在线监测

  10月20日上午,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保利中央公园社区居民赵雪花感觉家里的地暖变热了,室温舒适了。“21日会有大幅降温,屋里暖气热了,就不用担心老人和孩子被冻着了。”赵雪花看了看家里的电子温度表,上面显示着“24℃,舒适模式”字样。

  10月20日零时起,吉林省长春市供热企业正式向用户供暖。在春城热力股份有限公司供热生产调度中心,一块大屏幕显示着公司各事业部供热情况和接线话务情况,几名工作人员正加强运行调度,通过计算整个区域的热负荷,依照室外气温做适度调整,科学分配热量,确保用户家中温度舒适。

  春城热力生产部部长李业绩告诉记者,公司所属的长春市春城投资发展集团在长春市区负责7000多万平方米、50多万户居民与非居民用户的供热工作,主要采用“热电联产”模式,将长春市周边有关热电厂的余热作为供暖热源。9月4日和15日,春城热力公司分别开始一级管网和二级管网充水工作,并于10月初转入设备联动试车与冷态运行,10月20日零时正式供暖。

  李业绩说,为保证用户享受到高质量的供热服务,春城热力启用了两个智能系统。一个是“智慧供热控制系统”,对从热源、换热站到用户室温环节有关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水温。另一个是“智能客户服务系统”,通过开设企业服务热线、市长公开电话等,保障用户报修、投诉等实现有效办理。

  吉林省住建厅供热中心主任李瑞千告诉记者,为强化热源监测、提升供热满意度,在吉林省政数局支持下,省财政投入1032万元,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省级供热平台建设,对城市热源(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等)主要运行数据实施在线监测,10月中旬达到试运行状态。

  吉林省各供热企业还提前谋划,积极做好热煤储备、与电厂合作联通等工作。长春市供热集团通过推进有关热源厂改扩建工程、电厂互联互通工程,新增供热能力1300万平方米,供热保障能力提升30%。该供热集团在8月份就完成煤炭采购任务,目前储备煤炭11万吨,可满足今冬供热需求。

  李瑞千介绍,吉林省城市热力企业用煤量为1104.5万吨。为强化热煤储备,吉林省住建厅与省发展改革委自6月份以来就联合组织“冬煤夏储”,督促各地加快储备。截至10月20日,该省签订煤炭合同量857.1万吨,签约率为77.6%,高于去年同期7.1个百分点;入库量643.6万吨,入库率为58.3%,高于去年同期6.7个百分点。

  据悉,上一采暖季结束后,吉林省立即开展“冬病夏治”和管网改造工作,提高供热保障能力;本季开栓前,该省供热企业设备检修完成率达100%,新建管网203公里,改造老旧管网837公里,提前完成年度任务目标。该省相关部门还采取“干部+专家”模式,组织各地对城乡供热企业走访调研,确保将相关举措落实到位。 (经济日报记者 马洪超)

  内蒙古:集中供热保障有力

  秋意渐深,寒意渐浓,位于祖国北疆的内蒙古已进入供暖季。

  “我们从10月15日开始供暖,现在家里的温度能达到24摄氏度左右,中午更暖和。”家住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南门外街道东官房新苑小区的银沙说。银沙是东官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他告诉记者,目前,东官房社区各小区均能正常供热,个别住户家里有点小问题,供热公司也能及时处理。

  东官房社区的供热由包头东华热电有限公司供热分公司负责。该公司生产部主任田宝民告诉记者,公司通过热电联产的方式为居民供热,提前开展检修、维护、技改等工作,根据用户反映突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改,并积极对接备用热源,做好应急保障。

  今年以来,包头市在做好供热系统检修工作的同时,加快实施供热二次管网改造,有效提升了供热保障能力。全市共对99个小区实施了供热二次管网改造,涉及供热面积209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7300万元。

  记者了解到,本次供暖季内蒙古城镇集中供热总面积9.8亿平方米,集中供热管道总长度4.12万公里,城镇清洁取暖面积9.1亿平方米。截至10月15日零时,自治区所有旗县市区全部开栓供热,城镇供热整体运行平稳,室温达标率在98%以上。

  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管理处处长石志刚介绍,今年以来,内蒙古提前安排部署,组织各地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清洁取暖试点等更新改造工作,开展供热改造工作,提高集中供热能力,扩大集中供热范围。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45.3亿元,新建热源厂4个、换热站186个,新建供热管道485公里、改造895公里,完成热源设备维检修3300个、供热管网维检修2.9万公里。

  早在8月31日,素有“中国冷极”之称的呼伦贝尔市根河市就开栓供暖,开启了长达9个月的供暖季。根河光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经理陶泽宇告诉记者,今年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对热源、热网设备进行改造,提高供热设施设备可靠性。

  在做好热电联产供热基础上,呼伦贝尔市还积极开展智慧供热示范推广工作。呼伦贝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才华介绍,华能蒙东公司围绕“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预测”,构建以“物联感知—建模仿真—状态分析—模拟运行—优化决策—精准调控”为闭环功能链的智慧供热综合管控系统。“目前该智慧供热系统已投入运营,不仅优化了工作流程,还可以节电节能。”陈才华说。

  “为做好今冬城镇集中供热保障工作,我们强化燃煤储备,紧盯投诉解决,完善应急保障,并积极开展智慧供热示范推广工作,推动供热工作提质增效。”石志刚说,下一步,内蒙古将细化工作措施,夯实工作责任,着力保障全区供热安全稳定,群众温暖过冬。 (经济日报记者 陈 力 余 健)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