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冰雪运动热潮持续赋能
【专家学思】
作者:李艳丽(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教授)
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我国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这为冰雪运动与冰雪产业的深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点燃了全国人民的“冰雪运动热”,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也助力着2023年冰雪运动持续升温。
随着北方冬季的到来,新疆、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的滑雪场已陆续开启新雪季运营。今年张家口崇礼的滑雪热度实现了高开高走,从11月7日开滑以来,各大滑雪场每日滑雪人数都在增长。以当地富龙滑雪场为例,工作日日均接待量达到3000多人次,周末日均接待量超过10000人次;夜场滑雪人次也达到日均800余人的量级,这是此前难以企及的数据。进入雪季运营以来,张家口奥运村推出的雪季产品预订火爆,截至11月18日已售出各类产品630余套。此外,从11月8日至16日不到十天时间,张家口崇礼区已经接待游客约9.5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993.19万元。
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持续举办,为游客打造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冰雪盛宴,但冰雪运动的推广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冰雪运动消费门槛相对较高,运动产业市场开发难度大。在大多数人眼中冰雪运动是一项消费较高、消耗时间较长的“高端”运动,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的居高不下,将一部分人群阻挡在了冰雪运动的大门之外。冰雪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冰雪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体验式消费群体占大多数,客户留存率较低。目前中国冰雪运动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仍处在发展中阶段,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和上下游协同产业链。冰雪运动的发展受季节影响同样很大,目前实现滑雪场四季运营仍是难题。
其次,冰雪运动存在着场地供给不足与结构失衡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22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滑冰场地为1576个,滑雪场地为876个。相比球类等运动场地而言,全国冰雪运动场地供给有限,滑冰场地与滑雪场地供给比例失衡,“冰多雪少”问题突出。同时,依据目前各省市公布的2022年冰雪场地数据可知,冰雪场地总量排名前三位的是吉林(343个)、北京(157个)、内蒙古(129个)。鉴于自然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布局也并不均匀。
最后,冰雪场地设施运营能力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冰雪运动场地的运营成本较高,集中在用电用水等能源消耗方面。采用最新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前期需要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
后冬奥时代,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不减。承接并维持好热度,不断满足游客对冰雪运动的多样化需求同样重要。
一是要细分游客群体,实施差异化战略,精准供给滑雪服务。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为例,要充分做好北京冬奥精神的传承弘扬工作,讲好中国体育人的故事,利用冬奥场馆品牌效应,协同推进高端体育赛事与滑雪运动普及工作,统筹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滑雪运动与休闲旅游胜地以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进而实现滑雪产业区域协同与立体化发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要继续实施“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打造以京津冀为核心,北方为重点,南方为协同的冰雪运动发展布局势在必行。
二是加强体旅融合,打造体育消费新动能。例如,法国霞慕尼小镇从每年11月至次年6月,以高山滑雪、攀冰、滑冰、冰球、高山攀岩运动为主,其他时间以登山、高山滑翔、登山自行车运动为主。整个小镇运营模式呈现出以专业化的高山滑雪教育培训为保障、以多元化的休闲运动项目为核心、以完善的配套服务(登山向导服务、住宿服务等)为重要补充的显著特征。
三是用科技赋能滑雪产业。开发滑雪场仿真系统,让云上场馆“触手可及”;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物联网等技术,开展雪上运动云体验、云展示、云旅游、云竞技等活动。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27日 07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