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江苏省小剧场演出季有看头

发布时间:2023-11-28 10:25:00来源: 中国文化报

  近日,历时两个多月的2023江苏省小剧场演出季收官。演出季采取省市联动的方式,20部小剧场优秀剧目涵盖戏曲、话剧、曲艺、木偶剧、儿童剧等艺术形式,在江苏各地陆续展演。江苏各设区市也同步开展相关活动,推出不同类型的小剧场演出、主题艺术公共教育活动,打造更多人们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和主客共享的新场景,让更多人乐享“家门口的文化大餐”。

  演出季推出艺术盛宴

  “天连水来水连波,放下风帆把住舵……”在1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柳琴戏《渔歌》用一首渔歌串联起了普通渔家的沧桑变化。《渔歌》取材自洪泽湖“十年禁渔”的故事,讲述了渔民从“靠水吃水”到“洗脚上岸”的变迁。在演员们婉转悠扬的歌声中,现实与回忆双重时空场景交错变换,展现了一户人家、两代渔人的命运纠葛。新颖的表现手法和诗意的舞美设计让现场观众沉迷,剧场内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创排的小剧场版《白雪公主》,全新演绎了这个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真人演员和杖头木偶合演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演出中的互动环节将观众带入了故事情境中。色彩斑斓的舞台、充满童趣的台词、欢快动听的旋律和高潮迭起的剧情,让小朋友看得目不转睛。

  展演中,也不乏传统题材剧目。作为连云港市演艺集团淮海剧团代表作之一的淮海戏《墙头记》,在小剧场的环境下,演员的身段形体、面部表情清晰可见,扎实的声腔和功法,让精于算计的奸商大乖、虚伪狡猾的伪读书人二乖、忠厚老实的张木匠等角色惟妙惟肖。

  演出季期间,还组织开展了演前导赏、主创见面会、“玩转小剧场”主题艺术公共教育活动等艺术普及活动,进一步加强大众戏剧艺术普及,推动小剧场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推动剧目创作高质量发展

  此次展演的剧目涵盖了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江苏重点题材剧目创作辅导孵化作品和新近入选第三批江苏省小剧场精品剧目的作品,展现了江苏小剧场剧目的最新创作成果。

  2022年江苏重点题材剧目创作辅导孵化作品锡剧《红豆》是国内首部小剧场锡剧作品,也是无锡市锡剧院在小剧场剧目领域的一次积极实践。通过在传统锡剧中融入时代元素、年轻元素,《红豆》成功吸引了年轻观众,开拓了演出市场,赋予锡剧艺术全新的内涵和价值,对于挖掘小剧场锡剧创排样式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

  作为江苏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的小剧场扬剧《千里江山》在镇江市演出时也广受好评。它演绎了古典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诞生传奇。“这部剧在表演风格、唱腔设计以及舞台表现样式上都力图新颖。通过对剧目内容和舞台样式的实验性探索,也促进青年戏曲人才不断成长、成才。”在剧中饰演宋徽宗的扬剧表演艺术家李政成表示。

  作为国内率先探索小剧场建设的省份,江苏持续推动小剧场剧目创作高质量发展。江苏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小剧场精品剧目创作指南,推出了省级小剧场精品剧目认定、小剧场精品剧目展演展播、编剧人才培养、艺术基金资助等一系列引导支持小剧场发展的政策措施。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通过集中培训、剧本朗读、联排公演等方式对入选剧本进行孵化。近两年,中心共孵化原创剧本69部、原创剧目24部。此次演出季也展现出江苏剧本创作孵化的显著成果。

  打造文旅融合新体验

  夜幕降临,五彩的灯光点缀着常州青果巷半园的亭台楼阁。在演员的引导下,观众游走在半园内的不同场景中,既能欣赏碧水疏影、白墙黛瓦的园林景致,又能近距离感受锡剧的魅力。

  演出季期间,常州市锡剧院打造的沉浸式园林实景喜剧锡剧《半园·珍珠塔》在青果巷半园里“老剧新演”,人气火爆。《半园·珍珠塔》脱胎于广为流传的经典剧目《珍珠塔》,在传统锡剧基础上杂糅了喜剧、滑稽戏等的表演风格。剧目以精致文雅的青果巷半园为演出背景,将园中景、景中戏、戏中人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今年9月,《半园·珍珠塔》被评为第三批江苏省小剧场精品剧目。

  同样在园林中演出的实景版昆曲《游园惊梦》也曾获评江苏省小剧场精品剧目,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创作,因地制宜地将苏州园林与昆曲相融合,“流动的园林”和“凝固的昆曲”浑然天成,打造了沉浸式的多重体验。置身于苏州昆剧传习所的园林内,观众能近距离观赏演员们的身段和唱腔,全方位了解一场昆曲的台前幕后。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园林实景版《游园惊梦》上演以来,丰富了夜间演艺市场,实现了苏州园林和昆曲“双遗产”的完美结合,是文旅相融的有益探索,更是对江南文化基因的活态传承。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坚持把小剧场作为加快艺术创作领域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加强旅游演艺、非遗等特色小剧场建设,不仅丰富了旅游内涵,也实现了用旅游载体传播文化,为人们提供了“白天观景、晚上看戏”全天候旅游体验。(本报驻江苏记者 王 炜)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