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 凝心聚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拥有“书法圣地”“文化基因库”等美誉的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是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及西北地区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区之一。面对人多地少的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公共文化场所面积相对不足的历史遗留问题,该区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过程中,突出对辖区文旅资源、商业及夜市资源、社会力量的整合和利用,从而形成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聚合效应”。
高品质文化供给融入日常
“西安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还有当代艺术,这让城市更有温度。”近日,西安市民徐玮在位于碑林区太阳庙门街道的一家艺术餐厅外,聆听了由几位西安西之音音乐学校的老师共同奏响的“周杰伦作品钢琴三重奏”阳台音乐会后这样评价。虽然初冬的傍晚寒风凛凛,但二楼阳台下的马路上,已是满满驻足欣赏的人们。
“阳台音乐会”是碑林区打造群众家门口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一个缩影,通过把公共文化服务引入商圈,以免费、亲民、便捷为底色,让高品质文化生活触手可及。
“我们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融入公共文化事业领域,携手推进‘公共文化+’融合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商户主动提供演出场所,我们也将在考察和多方协商之后,推出更多的创新型文化服务。”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文化科科长艾晶说。
在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方面,结合群众服务需求,西安市碑林区年均举办文艺演出、展览展示、阅读推广、培训讲座、非遗传承等主题性文旅活动千余场次,打造了“新光奖”原创动漫大赛和“盛世碑林——书法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创新设计周”“城墙上元灯会”“夜碑林 悦生活”“老手艺 小工匠”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22项,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处处有特色”的格局,让“艺术即生活”成为市民的日常。
主客共享文旅打卡地
作为新晋“网红”,“钟楼下的图书馆”碑林区图书馆凭借丰富多彩的活动、独到的碑帖资源及区位优势,成为展示碑林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仅兔年春节期间,就有来自广东、上海、新疆等14个省区市的游客慕名而来。
包含少儿阅览区、成人阅览区、电子综合阅览区、视障阅览室、地方文献室等10个功能区的碑林区图书馆,面积3140平方米,是集公益性、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也是西北地区第一家以“政府主导、单位负责、企业运营”三方协作模式运营的大型公共图书馆。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采取三方协作建设、运营公共图书馆,激发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合力。”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局长徐琳表示,碑林区将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激励制度,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培训、服务及制度保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服务方式和供给渠道多元化,调动凝聚起更为强大的发展合力。
融合创新将幸福注入生活
不久前,由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指导、碑林区文化馆出品的《团圆在哪》《在哪团圆》两部原创微电影一经上线便“圈粉”无数,非遗及传统文化之美借助互联网走进大家的手机中。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馆长王敏表示,将继续以新颖的方式,吸引群众近距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有气韵、更有黏性。
“太震撼了!艺术家与唐乐俑共同组成‘乐队’,让观众穿越历史,享受文化传承的美妙华章,真是一场让人难忘的视听盛宴……”不久前,作为第七届“夜碑林·悦生活”夜游嘉年华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丝路弦乐”博物馆之夜音乐沙龙在西安兴庆宫公园举办。自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兴庆宫便成为唐玄宗举行重大典礼、盛大宴会和歌舞活动的重要场所,如今成为集研学、游览、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同样,坐落于建国门内、西安城墙脚下,一个以菜市场为核心,集休闲、娱乐、餐饮消费于一体的市井文化街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客群,赋予老城区新的活力。
“碑林区已经建成‘区、街、社区’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资5.79亿元的区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及全民健身中心项目也预计于2024年建成投用……”徐琳表示,碑林区将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契机,不断激发文化创造社会潜能、汇聚文化发展社会动能、提升文化服务社会效能,积极探索主城区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升级新路子,提供更加丰富、更为均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让市民和游客拥有更多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毅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