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非遗街区创新融合出实效
连日来,非遗传承人陈君凡不停在福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与三坊七巷间奔忙。自1876年同利肉燕老铺在三坊七巷设店以来,曾几何时,人们来福州必到老街吃上这一口精贵物什。“一碗小小的‘肉包肉里’,包的是福州味道。”从小在坊巷里与肉燕作伴的陈君凡,对老铺与老街有着别样的情感。如今,第四代“打燕郎”将展示省级非遗项目福州同利肉燕制作技艺的同利文化展示馆搬到机场。
今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鼓励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有条件的传统村落、古街、古镇设立非遗工坊、展示厅、传承体验所(点)、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等,因地制宜与旅游融合发展,让传承人、村民、居民成为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9月出台的《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推动福州上下杭、莆田兴化府、晋江五店市等建设非遗特色街区。非遗街区成为福建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典型样本。
走进福州不少特色历史街区,非遗老店幡旗招展、鳞次栉比,非遗产品琳琅满目。“来老街,逛非遗”成为一种新时尚。非遗与街区休戚与共,在新时空里,双向奔赴、共荣共生。
“非遗资源是街区文化展示及创意开发的重要载体和旅游吸引物。”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颖说。目前,三坊七巷、上下杭街区有各类非遗、中华老字号共69个。
“2023年初一开街,第一季度游客量就达180万人次。”莆田兴化府街区保护中心黄金梅说。“历史文化街区凝聚城市之魂,它的温度、人情味、人间烟火气为创作精品提供了源泉。”入驻街区的陈氏工艺雕塑非遗传承人陈春晖说。
在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的来仪堂,南音、掌中木偶戏、高甲戏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展演常年驻场,年演出600余场次。五店市建设之初,就确定了传统街区的文化属性,优先引入文化业态,非遗类业态占比50%左右。“表演类非遗浓浓的乡音与烟火味,让历史街区迎来新生。”五店市传统街区运营公司董事长林铅海说,目前五店市街区年接待游客量超500万人次。
街区也为非遗传承创造优良土壤。福州市出台《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国有房产租赁管理办法》等,对符合条件的非遗业态按照等级给予30%至60%不等的资金优惠扶持,目前,三坊七巷、上下杭街区共20余家非遗类业态享受上述优惠政策,每年租金减免450余万元。(本报驻福建记者 黄国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