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文化评析】“繁花”开后 期待百花争艳

发布时间:2024-01-15 09:50: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文化评析】

  作者:吕珍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近日,电视剧《繁花》备受关注,开播仅10分钟收视率就突破2%,显示出精品剧的实力。《繁花》收官之后,有关的讨论和想象依然在社交平台广泛拓展,引发了许多观众对“老上海”的追忆。不仅如此,其影响力已经由线上的观看和讨论,延伸到线下的探索与追溯,汤泡饭、排骨年糕等上海传统小吃在美食平台上纷纷爆单,故事发生地“黄河路”也成为热门打卡地。

  作为2024年年初最具热度的剧集,《繁花》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则有其必然性。自2022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大力倡导影视剧发展减量提质、降本增效以来,剧集的粗放式创作、跟风扎堆式创作逐步减少,剧集创作逐渐走向理性成熟,质量驱动成为主流。《繁花》等高口碑的剧集可被视为政策调整产生的实效。同时,也应当看到,《繁花》的播出是电视剧领域在长期艺术积累的基础上突破创新的表现,代表着剧集创作的一种新趋势。

  《繁花》被普遍认为很“王家卫”,关于这部剧集的讨论,也多与导演王家卫的个人经历和艺术追求相关。其实,就剧集鲜明的个人风格而言,《繁花》不是孤例。回顾2023年的剧集市场,《漫长的季节》《平原上的摩西》《欢颜》《装腔启示录》《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等一批剧集,在视听风格、叙事美学和价值传达上,都区别于同类型的其他作品,带有主创人员尤其是导演个人的独特风格。这些作品的导演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电影领域转战剧集市场的。在他们的推动下,电影和电视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剧集的叙事和语言具有了明显的电影化倾向,形成一个有别于网台剧的特殊品类,《繁花》代表了这类剧集在艺术上的新高度。

  在叙事层面,相对于传统电视剧强调戏剧冲突的剧情建构,这类剧集更加注重氛围的营造和情绪的渲染,讲究人物内心的开掘和意识的流动。《繁花》当中,黄河路的霓虹和进贤路的暖色,无不洋溢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激情与温情。大量来无影去无踪的片段式故事中,流淌着人物之间暧昧又微妙的情感。《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打破线性叙事的常规,回忆、幻象等心理时空与日常生活的现实时空交织,用诗意化的视听语言呈现了女主人公从童年、少女再到青春期的心理冲突,青春情绪和生长疼痛取代情节成为表达的重点。在视听语言上,这类剧集更加注重打造电影的质感。《繁花》开头宝总遭遇车祸的场面,用夸张的快切镜头表现宝总被撞飞后天旋地转的感觉和众人的惊慌忙乱,营造出紧张的氛围。而《平原上的摩西》则用较多的长镜头来追踪人物在不同空间中的连续行动,呈现20世纪90年代北方城市的气息。在类型上,这类剧集也在尝试进行多元化的探索。《欢颜》为革命历史题材剧注入了浪漫主义公路片和谍战片的元素,以黑色幽默的风格表现特定时代下小人物的热血和理想。《漫长的季节》避开案件细节和侦查的技术与过程,着力描绘东北温暖明丽的秋天和小人物的生活日常,传达“往前看,别回头”的勇气和希望。

  以《繁花》为代表的这类剧集为国产剧带来了新的美学趣味,意味着电视剧不再是一种单纯提供消遣的娱乐品,而是成为作者自我表达的作品。它们提高了受众的审美心理阈值,拓宽了剧集表达的边界,具有鲜明的创新性。不可否认,这类剧集在表达上不设限制、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特征,也带来了一定的观剧门槛。将自带“小众”气息的这类剧集投放市场,无论是对平台还是对作者而言,都意味着一种冒险和尝试,也并不是都能像《繁花》一样掀起收视和讨论的热潮,但这样的探索同样值得尊重和鼓励。假以时日,或许会有更多的剧集在主创者的自我表达和观众的普遍审美趣味之间找到交汇点,获得更广泛的接受和认同。“繁花”开后,百花争艳,相信《繁花》不会成为“孤品”。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15日 02版)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