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银发经济“春风来”丨识骗防骗远离“套路” 守好养老“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4-01-26 10:14:00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26日消息(记者夏青)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系列报道《银发经济“春风来”》,本期推出:识骗防骗远离“套路”,守好养老“钱袋子”。

  翟先生:给我打了几次电话,我一开始没来,后来对方说是保险公司的,我就过来了。跟我聊的时候,对方拿出资料,我的一些情况在里面都有。掌握了我的很多资料,而且他们说是保险公司的,我就非常相信了。

  去年10月以来,北京警方陆续接到了多起中老年人保险金被诈骗的报警。报警人都是接到声称可以进行保单升级的电话后,被对方以办理业务为由骗走了保险金。今年70岁的翟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诈骗人员以投资收益更高的保险产品为由,拿走了翟先生的手机进行操作。但是几天后,翟先生通过查询发现自己的资金并没有投资保险,反而被办理了保单贷款。

  翟先生说:“拿出10万元做一个新的项目,后来我一查平安保险APP,好像我的10万元算贷款。”

  贷款就意味着,翟先生不仅拿不到更高的收益,还会面临原本保单价值损失的风险。

  办案民警透露,目前这样的诈骗套路主要针对的就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对于保险业务办理程序和智能手机的使用不太熟悉。“把被害人的手机拿到自己手中进行一些操作,然后通过POS机刷卡的方式,将操作保单退保的或者质押的钱转到了公司账户上。”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套路还有免费旅游、储值投资、消费返利,代办“养老保险”等。

  助老公益组织“蓝马甲”的志愿者金森耀表示,老年人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对于智能手机也是“不敢用、不会用”,经常成为诈骗分子的“下手对象”。随着春节临近,他发现又有了新的诈骗套路。

  金森耀介绍:“第一个骗局被称为年货卡骗局。王阿姨最近收到一个陌生的快递,打开来里面是一张电商平台的年货答谢卡,声称扫描卡片上的二维码可以领取红包。于是王阿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就扫了卡片上的二维码,进入了一个聊天群,在一番问询和沟通之后,从群主那里领到3.88元的红包。随后群主告诉王阿姨,自己的店铺需要评星级,需要王阿姨帮忙刷单,并承诺之后会把刷单的钱连同报酬一并转回给她。王阿姨前后帮助刷单一共转账13笔,结果却被群主踢出了群聊,这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当,被骗走数万元。第二个被称为虚假红包骗局。周叔叔在某个聊天群中就看到一条红包消息,点进去之后红包变成了全新的界面,上面写着,填写信息就可以直接提现88元到银行卡上。周叔叔就跟着界面上的指引,依次填写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银行卡号、手机号等。在填写完这些信息后,周叔叔按照最后的要求发起了短信验证,不一会儿就收到了短信验证码,在输入验证码后,界面又跳转成了一个空白的页面。周叔叔等了一会儿收到手机短信提醒,发现自己的银行卡里面不仅没有88元红包到账,还被转走了5000元,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强调,打击涉老诈骗行为。广泛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依法严厉打击以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名目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犯罪。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吕鹏看来,重要的还是要让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才能识骗、防骗,远离“套路”。

  吕鹏表示:“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共同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其中既要关注到老年人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应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融入数字时代。用‘线上+线下’‘技术+服务’的模式,着力解决老年人和障碍人群在使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时遇到的困难。”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