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打开过年新方式 激发文旅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4-02-19 10:19:00来源: 中国文化报

  赶集市、逛庙会、看社火等传统年俗,在时代的进步中推陈出新,变得更加丰富、个性而多元。与此同时,外出旅游、看电影、逛博物馆、参与冰雪运动成为过年新的“打开方式”,有效激发了文旅活力。

  老传统老味道,新时代新风貌。今年春节,各地纷纷结合时下“新年俗”推出新春活动,不仅满足了不同人群对节日的需求,也让春节更加有滋有味。

  让“年味”在传承中创新

  连日来,全国各地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人们或回乡团圆、扶老携幼游园赏灯,或举家出行、乐享“在路上”的年味。

  庙会是春节期间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2024新春文化庙会上,除了保留踩高跷、舞龙舞狮等传统社火表演外,还与时俱进引入潮流新内容,让传统庙会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正月初六,走进塞上老街旅游休闲街区,“关羽”“赵子龙”“齐天大圣”“杨戬”以机器人形象炫酷亮相机甲巡游队伍;“吉星高照”队伍中的演员们则装扮成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向游客送上惠民演出卡、龙年金钞等新春福袋;蒙古族元素的“科目三”、供千人享用的大锅煮出热气腾腾的饺子、以直播漫游串联起绚丽多彩的社火盛宴……一系列活动将年味拉满,乐趣十足,成功“圈粉”各个年龄层。

  在文化馆、博物院里过大年,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年俗”。今年,黑龙江省多座文化场馆、文博场馆积极向内创新、向外探索,丰富群众春节期间文化娱乐生活。黑龙江省博物馆推出民俗体验手工课,以及“寻龙迹”、领“福”字、猜灯谜等充满年味的沉浸式民俗文化体验项目,让观众充分感受民俗里的浓浓年味。

  鸡西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了冰雪彩灯节、汉服游园、秧歌展演、非遗展览等各种活动,把传统民俗留在市民和游客的心里;哈尔滨市图书馆的馆员们走进热度颇高的百年老街中央书店,向游客传授面塑和中国结的制作技艺;齐齐哈尔市博物馆线上推出了“‘龙’重登场——春节民俗文化展”,积极向广大网友传播春节民俗文化。

  体验、沉浸、互动成热点

  春节期间,湖北省襄阳市唐城景区推出沉浸体验式实景剧本游戏《盛唐百晓录》,解锁游客春节潮玩新体验。东市街区买卖物品,西市街区体验刺激的“三大机关”,游客在这里可以开启一段盛世大唐的商旅传奇。到了晚上,夜舞鱼龙,灯火如昼,精致的灯光与舞蹈秀将故事推向高潮,全体演员和游客们一同演出,再现大唐胜景。

  “一场沉浸式剧本游,让我们感受到别样年味。”武汉游客匡先生与好友一同前来唐城景区,他们为新潮活动与实景故事的结合竖起了大拇指。此外,景区内的1500架无人机大秀、非遗板凳龙巡游、沉浸式杂技剧、云梦长安、大唐乐宴、全天百场国风演出等也深受市民游客喜爱。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的德天跨国瀑布景区以壮美山河、跨国美景吸引着各地游客。春节期间,依托中越风情及年俗年味,景区策划了系列体验互动活动,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跨国年。非遗剪窗花、登高敲福锣等民俗活动把过年和观瀑结合在一起,还有中越风情展演、中越美食集等特色活动备受游客青睐。在特定时段推出的“千人绘福开好运”“千人元宵宴聚团圆”等互动体验项目,同样热闹非凡,年味十足。

  连日来,德天跨国瀑布、观瀑稻田咖啡时光集、天空之戒等景点均成为热门打卡地。南宁游客刘先生与家人在景区绘福祈愿、剪窗花、逛年货集市,他感慨:“既饱览了美景,又感受了带着异国风情的年味,收获不小。”

  多重新春体验纷纷“解锁”

  “行过花街先过年”,广东省素有春节逛花市、买花的习俗。如今,在春节期间步入林间田野赏花、品花,成为在粤过年的市民游客的出游新选择。

  春节期间,气候温暖的广东百花盛开,正是踏春赏花好时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以花为媒,策划举办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仅广州市就举办近1200场赏花活动,越秀区在举办西湖花市的同时,还打造线上花市平台;荔湾区水上花市再现“一湾江水绿,两岸荔枝红”的水上花墟盛景。东莞市打造了13个赏花点,邀请市民游客看春花绽放。深圳一家旅行社的导游余先生带着旅行团到上元稻田公园看花,他说:“团友大多是香港游客,如此壮观的花海极具视觉震撼,游客都感到很惊喜。”

  在山西省晋城市,大阳古镇为游客呈现“太行山上过大年”的独特魅力。除了狮王争霸、古镇快闪、民俗社火巡游等演艺项目,古镇还新增丰富业态,书吧、茶吧、钱庄、铁器馆内人来人往,围炉煮茶等活动、晋谣音乐餐厅等地特别受年轻人青睐。“光影+剧目”组合的实景光影秀提取大阳当地历史文化,让尘封千年的古镇故事于城墙之上重现。

  如果一天不够尽兴,游客还能体验风情各异的康养民宿。据悉,大阳古镇内的阳阿清居、状元福第等民宿在春节期间生意火爆。“出门是古镇繁华闹市,进门有烟火下的安逸人间。”河南游客李先生表示,玩得开心,赏得尽兴,吃得美味,他和家人都感到不虚此行。

  (统稿:朱萌 参与采写:张建友、王慧、瞿祥涛、郭凯倩、谭志红、朱萌、李鹏鹏)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