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人社部: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

发布时间: 2024-07-25 09:56:00 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5日消息(记者 冯仪)据人社部消息,2024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

  一是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启动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强化支持举措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在推动产业发展中促进就业提质扩容。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上半年为企业减少成本859亿元。继续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实施稳岗返还,重启一次性扩岗补助。大力推行“直补快办”、“政策计算器”等服务方式,提高就业创业政策的知晓度,推动落实落地。二是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印发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11项措施。组织实施2024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中央财政支持招募3.4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组织招聘、就业指导、困难帮扶等活动1万余场,服务毕业生超800万人次。推出52期毕业生就业指导微课,阅读量超1亿人次。深化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已开发见习岗位69万个。启动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三是统筹推进其他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劳务协作、技能培训、劳务品牌、返乡创业工作机制,抓实农村劳动力就业。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6月底脱贫人口务工超过3000万人。畅通困难人员求助渠道,优先提供针对性帮扶,上半年共帮扶困难人员就业84万人。四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各地聚焦重点群体、重点领域,组织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延续实施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上半年向136万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23亿元。五是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推进全国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大数据+铁脚板”的服务模式。做好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帮助9万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需求135万余人次。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民营企业服务月、百日千万招聘,发布岗位需求超1400万人次。六是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2023年,全国6.99万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3.31亿人次劳动者提供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为5599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专业支持。

  此外,截至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71亿人、2.43亿人、2.99亿人,同比分别增加1423万人、388万人、478万人。1-6月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1万亿元、总支出3.6万亿元,6月底累计结余8.8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一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稳步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先行实施总体平稳,超过6000万人参加个人养老金。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6月底,7个试点省市累计参保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886万人。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进一步巩固完善。二是按时足额发放社保待遇。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上半年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等失业保险待遇562亿元。各地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帮扶政策,上半年为1538万困难群体代缴保费。三是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风险防控体系。推动基金投资运营。截至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1.9万亿元。四是加强社保经办服务。积极推进全国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举办“10亿电子社保卡乐享美好生活”主题宣传活动。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13.8亿人,超过10亿人同时领用了电子社保卡。

  此外,在人才人事方面,一是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积极推进职业资格国际交流。在县以下基层全面实行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截至6月底,累计备案3.8万家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职业技能评价规范管理。上半年,颁布56个国家职业标准。二是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加快培养吸引博士后青年人才,上半年新招收1.1万名博士后,新设64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印发实施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稳步推进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开展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活动和专家服务基地建设。三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持续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培训、专业和课程建设。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举办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做好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和参赛准备工作。四是优化外国专家服务保障。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化试点。组织开展202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申报。

(责编: 李雨潼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