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2025年元旦,正好赶上周三,“上四休三”的假期模式让众多打工人迎来了一个短暂而珍贵的喘息机会。话题#上2休1再上2好潮#登榜热搜第一。
今年的元旦假期因为正处于一周的中间,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上四休三”的格局。也由此,元旦假期成了一次社会实验,短暂检测一下“上四休三”的具体社会效果。
而从网络看,这种放假方式确实收获了相当的好感。不少网友都说,“周三放假让自己的心情都变好了”“上班都更有干劲了”“期待早日落地”等等,类似言论在评论区随处可见。
事实上,国内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尝试“上四休三”,每次发布消息都会引来大量网友围观。也有一些国家开始实验“上四休三”,比如有报道称,冰岛的四天工作制试验获得了“压倒性成功”。大多数参与者的生产力都保持不变,甚至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员工的幸福感也显著提升。
所以“上四休三”获得好评的大背景,和这次全民的共同体验,似乎都说明“上四休三”颇具可行性。其实“好评如潮”的结果不难预料,原因很简单——至少这次元旦假期,并不是真正的“上四休三”,对于打工人来说其实是零成本的放假。这当然是美好的,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谁不希望自己的假期越多越好呢?
但如果仔细阅读细节能发现,“上四休三”并不只是多放一天假那么简单。比如有网友表示,“周三放假非常科学,如果周三能放假,自己愿意降薪一点点,不过也只能一点点”。这也说明,这位网友其实发现了关键,即放假不是无成本的,工资、工作时长很可能会受到影响。
从一些具体的实践中也能看到,“上四休三”可能会有其他调整。比如每天的工作时间延长,或是工资有所调整,这些成本可能也终将面对。对于这一点,人们也不妨有所认识——真正的“上四休三”未必有统一休假那么“美好”。
当然,对于人们“上四休三”的期待,社会是否可以就此展开探索,倒也不妨认真地考量。整体来看,劳动者希望工作节奏不那么紧张,有更多松弛感,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就像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这其实也是对这种社会意见的回应。
而在更早之前,很多地方曾下文提倡“2.5天周末假”,也引发社会的巨大关注。即便“2.5天周末假”实际效果仍不明显,但至少说明,对于休假节奏的调整社会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共识,只是最终如何落地,恐怕并不会那么想当然地顺利。
应当承认,社会时钟的调整,终究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工程,意味着整个社会的运转节奏都要由此变动,放眼世界范围看,各项倡议也都在实验的阶段。
改变虽然不易,但不意味着人们要早早放弃,从这次元旦引发的讨论看,“上四休三”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支持。那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状况做出探索,未尝不可。社会也不妨在探索的基础上,形成共性的经验,为今后的稳步推进或是维持现状铺垫基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