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营老爷的意趣

发布时间: 2025-02-08 10:07:00 来源: 人民日报

  陈平原(北京大学教授)

  潮州话里,“老爷”为神,“营”则是环绕、周游的意思,也算是古语。游神赛会哪里都有,为何我特别青睐老家潮州的营老爷呢?

  前些天回家乡参加古城申遗活动,再次参观潮州市博物馆,发现那些极为精致的金漆木雕,不是神龛,就是神舆。30年前我写《神舆竞演》(《二十一世纪》1995年6月号),描述在东京及京都观看神舆竞演的场景及感受,其中有这么一句:“神舆有大有小,有精有粗,以我家乡赛神的经验,竞演时赛人也赛神。”一般情况下,围观者大都对规模巨大且金碧辉煌的神舆报以特别热烈的掌声,而我则更喜欢那些比较简朴的,因其表演时更多自由度与投入感,容易达成“神人和融”的状态。

  多年前,我写过《扛标旗的少女——我的春节记忆》(《人民日报》2016年2月22日),提及潮州走在乡村小路或城镇街道上的“选美比赛”加“时装秀”;去年元宵节央视播出的“开讲啦”专题片《文学中的元宵节》中,我专门介绍潮州湘桥区溪口村的“穿蔗巷”活动。事后想想,不止这些,我时常跟朋友及学生吹嘘潮州的大锣鼓、英歌舞、布马舞、潮绣、木雕、花灯、铁枝木偶等,其实大都是围绕营老爷来展开的——起码也是因娱神需要而促使其工艺日臻完美。可以这么说,这活力四射的营老爷,是潮汕人的生活节奏与文化趣味,也是其工艺与精神相得益彰的关键。

  潮州最有名且规模最大的营老爷,当属农历正月二十四青龙古庙的全城巡游。青龙古庙广场入口立有一座石碑坊,上悬“青龙古庙”古匾,两边的楹联是我撰并书的:“三千里驾临风调雨顺,五百年福佑国泰民安。”自2014年恢复安济王及大夫人、二夫人圣驾威风出巡,便成了海内外著名的大型民俗活动。1000多人的巡游队伍,4个小时的文化踩街,沿途展示各种潮州民俗及工艺。虽说打的是大老爷的旗号,但称之为潮州文化大巡演,或许更为合适。

  其实,潮州营老爷的真正趣味不在这冠冕堂皇的全城巡游,而是遍布各地乡野的规模较小、自由发挥的游神赛会。此等传统中国极为重要的民俗活动,全国各地都有,只是表现形态不太一样而已。因人力财力逐渐往城市集中,且大型巡游更能吸引观众,因而乡野间的营老爷似乎就不怎么出彩了。其实不然,那些活动更具原生态,村民可自由参与,因而显得红红火火,用潮州话说,就是“闹热”。

  潮州乡间的营老爷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第一,同样祈求风调雨顺,合境平安,但分为文营和武营两种。文营标旗仪仗,鼓乐喧天;武营则没那么多讲究,抬起神像就跑,穿街过巷,跳火堆,冲寨门,比拼的是力气与勇猛。不说那属于特例的拖老爷、摔老爷,就说常见的走老爷吧,也都不怎么在意轿子上老爷的威严与神圣,而重在参与者及围观者的欢声笑语。没有那么多装饰性与表演意味,直接且粗鲁,就是和着节奏,不断地喊:“兴啊!兴啊!兴啊!”

  朋友听说潮州还有这么原始的游神赛会,很是兴奋,说想组团参观,问哪天最好看。这就说到潮州营老爷的第二个特点:不仅供奉的老爷五花八门,而且祭祀时间不一。潮州有句俗语:“游神正二月。”说的是此地营老爷时间很长,且具有随机性——每个村庄都有自己认定的守护神,也都有特定的游神时间。为何选择这一天营老爷,有的说得出道理,有的则无理可讲,反正历代相传,就这样了。记得当地媒体曾列一个表,告知哪天哪乡游哪个神,以便感兴趣的前去观看。后来发现实在太琐碎,也太复杂了。

  曾有人建议潮州集中时间及地点营老爷,那样便于发展旅游业。我极力反对,理由是,人家村民之所以踊跃参与,是祈求安康与兴旺,不是为游客表演的。游客可以观赏,但不应该本末倒置。若变成了旅游项目,每天都在游神,表演者以及观赏者很快就会意兴阑珊的。

(责编: 李雅妮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