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8日消息(记者王泽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南极秦岭站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一个常年科考站,目前开站已满一周年,我国在秦岭站建设的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即将交付使用,这意味着我国在极地能源领域已实现绿色科考。
目前,秦岭站的能源系统已经完成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制氢、储氢、氢能源发电等硬件的全部安装。太原理工大学校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清洁能源首席科学家孙宏斌介绍,近期,秦岭站将进行“风、光、储、氢、荷”系统的整体联调。
孙宏斌:我们在世界上第一次能够实现南极极端环境下规模化的清洁能源系统,预计在二月份整体投入运行,这是里程碑式的进展,在能源设备和系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设计的清洁能源系统中,光伏和风电占整个秦岭站总能源容量的60%。孙宏斌表示,为了确保各项系统能够在南极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还专门建设了模拟南极极端环境的数字孪生实验室。
孙宏斌:包括强风的模拟、极地太阳的模拟、极昼极夜等,要在我们这个极端实验室进行模拟,是建实验室的初衷,目的是解决研究难、测试难、运维难的问题。
建成后的秦岭站清洁能源系统,在无风无光的情况下,可保障考察站科研设备和基本生活设施短期纯绿色运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