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千年古都舒展新画卷!代表建言老城保护和城市更新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厚重底蕴。推动出台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积极推进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落实城市更新行动计划。支持配合央属产权单位老旧小区改造。”连日来,围绕老城保护和城市更新,市人大代表们将一条条有建设性的建议带到会上,交流经验、出谋划策,为千年古都在保护和更新中舒展新画卷建言。
守护有生命的老城历史见证者
“在老城保护中,古树名木保护其实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它彰显着城市的年龄,是活的文物。古树生命不能重来,对其进行保护是非常紧迫的。”市人大代表、北京蓟城山水投资管理集团陶然亭分公司工作人员钱晓萌说,古树散布在全市范围,其中中轴线从南到北分布着许多古树群,“从天坛、先农坛,再到故宫、鼓楼南大街、南池子、北池子等,北京城丰富的古树资源见证着城市的历史文脉。”
目前,《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已将古树名木和大树的保护列入其中,本市也曾对全市的古树名木进行普查,但因为树木的产权单位和管理单位没有统一,有的古树归园林绿化部门管,有的在小区里面归物业管,还有的就长在居民院子里头。再加上古树管理者对古树的重视程度和保护的专业水准参差,因此,许多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不太乐观。
从去年开始,市园林绿化局对全市的古树进行有序体检工作。钱晓萌建议,通过普查资料,将所有古树名木及大树纳入体检序列,每年定期检查树木生长情况,运用智慧手段检测树木生长环境,及时判断树势变化,发现树势衰弱的古树名木进行及时复壮救助。
破解文物保护“门难进”问题
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红岭坦言,目前老城文物产权多元化,文物监管难度很大。“北京老城文物产权关系复杂,甚至部分文保单位被多家单位使用。”她建议每一处文物管理使用单位都要明确直接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属地街道把辖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网格划分至基层,利用基层网格力量针对文物安全、消防设施、私搭乱建等情况进行日常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本市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聚焦老城保护,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是活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接下来中轴线申遗工作要形成高潮,就需要更加广泛地调动公众的热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样活动扩大公众的深度参与。”
秦红岭代表建议,文物活化利用应探索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和对话空间,用生动轻松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走进文物建筑,使之成为“网红”打卡地。她举例说,比利时大使馆旧址推出大型沉浸式悬疑互动戏剧,开创文物建筑沉浸式演艺空间;智珠寺的整体场景设计及其2021年举办的 “北京古建音乐季”活动,通过跨界演出将音乐艺术融入古建之中,很被年轻人认可。这些较为成功的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秦红岭还建议进一步支持社会力量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建立文物资源活化利用项目库,规范文物活化利用流程。
期待规划统筹、投资模式有创新
“当前城市更新的六种方式中,有三种针对的都是民居,如平房、筒子楼等。”市人大代表、首开集团所属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吴晓蕾在分组讨论时谈到,2021年,全市危旧楼改建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光华里5、6号楼成为全市危旧楼改建的首个试点,劲松114号楼改建工程也首次尝试社会资本参与。但不可否认,城市更新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本市已经进入减量发展阶段,规划增量指标受到严控。吴晓蕾说,全市仍有大量简易楼,有的最小的居室面积仅有6平方米左右,共用厨房、卫生间。在地下空间、腾退空间和闲置空间非常有限甚至根本没有的情况下,要保证重建后户数不变、将非成套房型增加独立厨卫、提升建筑使用功能,还需满足现行的新建住房标准规范,除在技术上做充分合理设计外,如果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如全市、区或社区)之间进行规划指标统筹调剂,仅针对单个或几个楼栋的城市更新单元进行危旧改建,很难做到既不突破规划用地增量指标、又符合现行住宅规、且提升品质和功能。她建议,全市危旧改项目用地增量指标在各区的危改项目之间能够统筹调剂、互换和协调,实现危改项目规划精准审批“全市(各区)一盘棋”。
如何调动社会资本参与老楼加装电梯,也是吴晓蕾最关注的问题。她在会前调研中得知,2021年全市12345投诉件中有6459件与老小区加装电梯有关,其中90%的投诉件是关于市民要求加装电梯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建立起很成熟的建设运营机制,尤其是缺乏投资平衡机制。”吴晓蕾说,老小区加一部电梯的平均成本为100万元,除政府补贴外,也需要企业投入一部分。“希望政府加梯补贴能够在当年到位。”吴晓蕾建议,进一步打通住房公积金、公维基金用于加装电梯的路径,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老旧小区提升要抓好物业管理
小区是城市居民的生活场所,也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更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发力点。作为小区的大管家,物业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基层社会的和谐度。市人大代表、通州区北苑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彦明说,城市更新过程中,老旧小区的提升工作要抓好物业管理,让物业成为政府推行城市更新行动计划的好帮手,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们街道有80多个老旧小区。在无物业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大件垃圾不及时清运、飞线、小广告等问题一直是‘创城’督办单的焦点,也是城市更新的难点。”李彦明说,北苑街道在为老旧小区引进物业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用“先尝后买”的方式,居民“点菜”,物业“端菜”,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打消居民疑虑,建立双方信任,引导老旧小区治理走上良性循环。
李彦明和代表们分享了潞河医院家属院通过引进物业实现蝶变的故事。从治理的角度看,潞河医院家属院是典型的“硬骨头”。一来,“院龄”不小,产权复杂,建设时间横跨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如今家属院成了大杂院;二来,问题重重,物业缺位,居民没有“花钱买服务”的历史,几十年都凑合着过。物业在前期调研时遭遇居民质问:“每月1.4元/平方米的物业费,凭什么收这么多钱?”物业公司也是有苦说不出,自己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已经不错了,难道还要做赔本买卖?
假如双方都不让步,肯定会陷入僵局。可贵的是,北苑街道和物业公司向前一步、换位思考,拿出了一套取信于民的方案——承诺“先尝后买”,自费更换公共空间暖气片、用抹布擦拭楼梯死角、解决1号楼下水道堵塞难题;拟定“民生清单”,挨家挨户调研需求意见。居民普遍认为物业费过高,街道和物业公司充分沟通,设立了5年缓冲期,物业费由0.7元/平方米/月阶梯递增,倒逼物业公司提供优质服务。目前,小区超过6成居民同意物业进驻小区。
“空间换服务”让央企小区变净美
因为无法使用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央企家属院一直是老旧小区改造中的难题。2021年底,朝阳双井街道搭建平台,由社会资本投入上千万元,完成了两个央企小区公共区域的改造。
环境净美、停车有序,是人们对有机、化二两个小区的第一印象。两个小区一共8栋楼,721户居民,平均楼龄50年。这次改造前,很多居民吐槽这个老小区:道路破损、绿地斑秃,停车没人管,老人也没个活动筋骨的地方。
最大的难题是改造资金。按照本市的政策,央企家属院改造无法利用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双井街道搭建平台,产权方东方石化与社会资本愿景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由社会资本投入上千万元,对家属区进行投资、设计、改造和长效运营,同时取得部分底商和闲置空间的使用权。
“这种模式我们称为‘空间换服务’,通过长期运营平衡改造资金,以期实现政府财政减负、产权单位减少投资、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参与改造运营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多方共赢局面。”双井街道工委负责人说。
下一步,社会资本还将把劲松西街、中街北段沿街的便民空间打造成为便民示范街区,引入裁缝铺、社区食堂、公益空间、老字号点心铺等。此外,还要设立社区养老驿站,建立医疗服务体系,让居民过得更舒心。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