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圣火淬炼“世界一流”客运出行服务——北京公交集团交上冬奥保障优质答卷
北京冬奥会圆满落下帷幕,熊熊燃烧的圣火,在农历虎年正月里,将一页华彩动人的新篇章永远烙印在冬奥历史之中。在这光辉的篇章里,有各国冰雪健儿的飒爽英姿,也有服务保障冬奥的辛勤身影,北京公交集团便是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从1480米的海坨山间,到“鸟巢”“冰立方”,138条班线紧密联络起8处竞赛场馆、8处非竞赛场馆和58家酒店驻地。3个临时党委和11个临时党支部,百余名优秀管理人员,2388部车辆和5755名公交人24小时待命。此次冬奥交通服务保障突出了“三个性”,即重大政治性、小海坨山天气不确定性和山区道路的特殊性,难度是北京公交集团执行的历次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中前所未有的。为了确保赛事保障安全,北京公交集团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冬奥服务保障答卷。
在公交驾驶员常洪霞举起第129棒冬奥火炬时,北京公交人自信自豪的形象便开始在北京冬奥赛场外闪耀。公交“双奥”老兵们不分昼夜踏勘行车线路,彰显着公交人坚毅笃行的宝贵品质。驾驶员提供高质量服务,穿梭于各个场馆与驻地之间。保修人员和物业人员在严寒中检查车辆和设施,尽展公交人倾情奉献的使命担当。调度员制定“完美发车计划”,高效利用资源,点亮了北京公交踔厉奋发的进取姿态。多少公交人全家总动员,奋战在冬奥保障一线,留下一幕幕芳华绽放的感人画面。一部部新能源车平稳安全运行,夯实了绿色冬奥底色。一届成功精彩的北京冬奥会,淬炼出“世界一流”客运出行服务,让北京公交尽显“双奥标杆”风采!
关键词:自信自豪
手中有国旗心中有国家
“火炬传递对于我们来说是特别神圣、特别幸福的一件事情。”北京公交集团1路车驾驶员常洪霞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火炬手,同样也是冬奥会开幕式上手手相传国旗的一员。
“在火炬对接的那一瞬间,就听到‘砰’的一声,火种就传到了我手中的火炬上。”回忆2月2日当天传递火炬的情景,常洪霞仍心潮澎湃。在手中火炬被点燃之后,她对着镜头举起了一个大拇指。“这个赞是为国家点赞,为北京点赞,为冬奥点赞,也是为我们公交人点赞。”
常洪霞说,因为火炬是有一定重量的,为了拿稳火炬,她在参加传递前便有意识增加臂力练习。她经常拿着一个装满水的大矿泉水瓶,举在手里当火炬,然后对着镜子就开始练习。这个练习方法借鉴了当年参加驾驶员培训时的“半盆水”训练法,就是端着半盆水坐在椅子上,右脚悬空去模拟真实的驾驶操作,通过端水增加臂力,从而把稳方向盘,确保安全驾驶。
常洪霞还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手手相传国旗的一员,她感慨道:“终生难忘国旗递到手上的那一刻。”国旗在每人手中只有1秒,要保证传递的流畅,旗面的平整度。这个动作看似很简单,但是常洪霞和大家一起反复练习了很多遍。“接过国旗的那一刻,手中有国旗,心中有国家,就是要把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国旗的敬畏传递下去,非常的激动,很神圣,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幸福。”
作为行驶在中华第一街上“大1路”的驾驶员,全国劳动模范常洪霞21年如一日,安全行车约50万公里。2019年,她成为“洪霞创新工作室”领头人,研发出防冻液加注机、公交驾驶员规范操作语音提示器等20多项成果、课题,累计为企业节省开支300多万元。
常洪霞说,自己不仅要把车开“稳”,把火炬拿“稳”,把国旗传“稳”,也要把“稳”带回公交一线,更“稳”地服务冬奥,服务市民。
关键词:坚毅笃行
精精益求精 万万无一失
为了保证安全运营,北京公交集团对2825名驾驶员分别进行了专门的理论和实操封闭培训。特别是为让驾驶员尽快熟悉为此次冬奥保障投入的新型氢燃料车辆,早在2021年11月中旬,组织延庆上会团队424名驾驶员在山区实操驾驶,提升驾驶能力和技术,在1月21日正式运行服务前,完成了每部氢燃料车超过5000公里磨合任务。磨合期间及时发现车辆问题排除隐患,也让驾驶员尽快熟悉车辆特点。在冬奥运营期间,每天发车前还要做好线路踏勘,确保绝对安全。
“现在路面稍微有些积雪,注意行车安全,控制好车速。”黎明前的暗夜里,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上会团队安全副主任王志,手扶方向盘,两眼紧盯前方的山路。
自1月21日参与保障任务以来,无论降雪大雾天气,还是晴天刮风天气,每天凌晨4点,王志都会驱车带队前往海坨山踏勘验路,及时研判道路状况,确认道路通行条件。
2月13日,冬奥延庆赛区迎来农历虎年首场降雪,核心区2号路是盘山路,爬升非常高,最高处的海拔1480米,有多处急弯。王志现场勘验线路后,及时将降雪情况汇报给上会团队领导,经团队主任与场馆和场馆群调度指挥中心会商,核心区至高山场馆线路果断采取停发措施,确保了行车安全。
“干我们这行,对于天气特别敏感,特殊天气,就要实时勘验路况,及早采取措施。”王志表示,安全行车工作,要抓小抓早,防微杜渐,冬奥服务保障更要精益求精。除了特殊天气的考验外,在冬奥保障工作中,王志严格依据提前制定的日常运行方案,按照“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要求,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休息时间,王志还将近些天遇到的各类影响安全行车的因素和行车技巧总结归纳,密密麻麻地记录在工作日志上,利用专业会和日见面叮嘱的形式讲解给驾驶员。
此次参加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交通运输保障任务,是王志第二次参与奥运会交通运输保障任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障任务中,王志作为一名入职不到两年的安全员,承担外围保障组“鸟巢”安全岗的任务,需保障所有的运营车辆安全通行,他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得到一致好评。
安全行车工作没有终点,只要冬奥和冬残奥交通运输工作还在继续,王志和他的团队成员们就时刻准备着,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下一个黎明。
关键词:使命担当
展现最好北京 一切付出都值得
连日来,数千名公交人忙碌在冬奥运营服务保障一线,其中与运动员、工作人员、媒体人员等乘客接触最多的还是广大驾驶员。
张焕新是一名曾经服务保障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女司机,现在她又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B1车队的一员。每天往返在主媒体中心和多个场馆、闭环酒店之间,10来个小时,看似简单枯燥的工作,她却甘之如饴。“参加北京冬奥保障是我们公交人的荣誉。”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后,当最后一批记者离开国家体育场时已经是深夜。驾驶员苏利华发动了“最后一班车”,等待记者们上车后,将大家安全送回媒体中心。“作为一名公交司机,我理应把服务做好!”苏利华说,为了更好地服务冬奥会开幕式的交通保障,他上会前就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开着私家车到路上,专门挑风雪天气,让车轮压着地上的“冰溜子”行驶,为的就是找找冰雪环境下行驶的感觉,把车开得更平稳。
全程约十七公里、最高海拔超过一千米、180度的“胳膊肘弯”有二十余处,在这样的一条线路上开班车,是延庆赛区冬奥交通保障驾驶员张得辉的日常工作。为了确保首班车5时左右准点发车,他每天3时50分就要起床,起初还要适应高山反应带给身体的不适。能够参与冬奥会的服务保障,张得辉觉得虽然有些辛苦,但能把这座城市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世界,一切都值得。
在运营一线,保修人员和物业人员积极做好后勤保障,是驾驶员的忠实搭档。北京赛区公交车辆救援保障团队第一保障区内,北京市劳动模范邱德运带队仔细巡查服务车辆。从动力电池到线束插件、从蓄电池到每一个信号灯,再到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润滑系统……保修尖兵们每天都要对车辆技术状况进行彻底检查。公交物业管理中心保障团队,负责对停保中心的供暖运行、供水供电、中控运维值守、电梯运维、餐饮保障、信息弱电保障、分管区域疫情防控等工作全面进行接收接管,调试调配、维修调试,确保硬件达标。室外温度已经下降至零下,大家的双手冻得红肿,脸上被寒风吹得发皴,但没有一人叫苦,尽心竭力投入检修,保证冬奥专用车辆和设施稳定可靠。
当中国奥运健儿在冰雪赛场上摘金夺银时,承担运动员接送任务的广大公交人同样值得致敬,他们共同奉上了一届精彩平安的奥运盛会。
关键词:踔厉奋发
倾力投入打造“完美时刻表”
公交班车忙碌地穿梭,准时有序地执行发车任务。然而,冬奥会期间每天乘车人员不固定,比赛时间不固定,如何在诸多“不固定”情况下,准时、准点,做出最完美的发车计划?北京冬奥交通保障团队为此倾力投入,每天的发车计划背后,在赛场外看不见的角落,公交调度员时刻“在线”,对所有场馆、驻地用车需求“排列组合”,制定北京冬奥公交“完美时刻表”。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停保中心场站,北京公交巴士团队调度员们格外忙碌,陈显花就是其中的一员。因赛事安排和运动员训练计划不断更新,为确保每一条线路能服务好每一个乘客群体,陈显花所在团队先后三次编制并审核行车计划1020余套。延庆赛区地处山区,道路情况复杂,加之可能会遇到极端天气,调度员要充分考虑这些影响运营的不利因素,确保几千人“上得来,下得去,不堵车”。
噼里啪啦,键盘敲得飞快,眼神始终不离开电脑屏幕上一张张表格……今年40岁的宋卉驻扎在冬奥交通指挥中心延庆分中心,作为延庆赛区Y3车队的调度员,为五六千人的志愿者团队出行提供服务,做出高效的调度安排。
调度员的工作,看不见赛场的激烈,看不见场馆的壮观,每天跟枯燥的数据、表格打交道,但是对于交通运输任务来说,可谓“中枢大脑”,至关重要。任务随时都会来,必须24小时在岗。长时间坐在电脑前,颈椎不舒服,不少调度员后脖颈上都贴着膏药。
作为参与冬奥保障的交通人,陈显花和宋卉深感骄傲和荣幸,她们和同事们一起,在调度岗位上挥洒着汗水,在自己的“赛场”上拼尽了全力,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冬奥保障工作能够平稳运行,离不开每一位调度人员的辛勤付出。
关键词:芳华绽放
用奉献度过别样春节
在这次参与北京冬奥会服务保障的公交队伍中,有不少是夫妻齐上阵,父子总动员,全家奋战在一线,留下一幕幕感人画面。
冬奥北京赛区B1车队253名员工中,共有5名姓马的职工,但是只要一说起“老马”,大伙肯定都知道这是指马树新。有“老马”自然就有“小马”,小马就是马志成。老马是党员、班组长,为人要强,上班从来没有请过假,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单位有事随叫随到,备受领导同事的好评。在父亲马树新的影响下,小马也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休息的时候也跟父亲一起到单位义务奉献,逐渐也成长为单位的骨干。老马小马这对父子,来自同一个车队,一同服务保障冬奥,成就了一段佳话。
老马是B1车队接送班车的早班驾驶员,一天得跑16圈,176公里,每天需要上近11个小时的班,对于即将55岁的老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他咬牙坚持下来。让老马骄傲的是,在他眼里一直是个孩子的小马,在这次冬奥保障运营中快速成长起来了。本来选拔上会驾驶员时,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封闭管理,原则上不让一个家庭出两名上会人员,但是老马执意让小马报了名。“上阵父子兵,爷俩儿一同服务冬奥会,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
“新年好,你们要照顾好自己!”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公交冬奥Y2车队驾驶员吕克贤不能回家,只能通过视频电话与妻子王凤荣、儿子吕子健互道新春的祝福。通电话时,吕克贤在北京冬奥公交服务保障人员驻地,身为警察的儿子刚刚执行完冬奥保障任务回到宿舍,妻子也结束了当天的公交运营任务。
北京冬奥会适逢新春佳节,在这个本该与家人团聚的日子里,很多像老马小马和吕克贤夫妻这样的公交人,为了冬奥会成功举办,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度过了一个别样的春节。
关键词:双奥标杆
新能源车成保障运输主角
在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过程中,绿色发展与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始终。早在2018年,北京公交1路全线90辆公交车便全部更新为“中国红”18m级纯电动车型,新的公交车从人们身边驶过时没有任何轰鸣声。
1路公交车的更新换代,是北京公交集团为迎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展城市绿色运行的一个缩影。公交集团首次使用纯电动车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本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当时本市投入了50辆新能源纯电动车。
本次冬奥会期间,北京公交集团投入了更加节能环保的212部氢燃料新能源车,全面服务于延庆赛区。其中9米氢车72部,12米氢车140部。这些车辆于2021年11月中旬全面完成验车上牌,12月10日完成集结。这些公交车在服务冬奥会运营保障任务后,将投入公交运营的常规线路,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广大市民的绿色出行带来便利。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隆重举办,北京成为有史以来唯一的一座“双奥”之城,北京公交集团再次承担了奥运交通服务保障工作。在此期间,投入各类赛事保障车辆2388辆,其中新能源车占全部车辆的85.84%。北京公交集团将竭力打造“双奥标杆”单位,为翻开北京绿色交通事业发展崭新一页做出自己的贡献。
据介绍,北京公交集团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承担着冬奥组委交通部、北京市交通委、延庆区政府和北京赛区应急保障等任务,并负责赛时社会面交通保障工作。集团公司制定了细致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总指挥,班子成员为副总指挥的迎保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总指挥部,建立了“统一领导、一体指挥、全面衔接、有效支撑”的指挥保障体系,确保成功完成冬奥交通服务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公交集团充分发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系列建设成果,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发挥企业数据中台能力,实现了“全数据采集、多场景监控、模型化驱动、精准化指挥、预防式维保”,为奥运运输任务提供了高效保障。开发了专有的冬奥智能调度系统以及冬奥巴士服务监控系统,各上会团队利用信息化系统监控班线运营秩序以及车辆运行状态,及时下达调度指令,全面实现车辆按时、准点运行,受到一致好评。
在冬奥会期间,挪威奥运会和残奥会委员会向北京公交集团发来感谢信,感谢北京公交的周到服务,让他们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让这次赛事变得如此难忘。北汽集团NOC分配车团队用高标准的服务质量满足了北京冬奥会各代表团的所有用车需求,多次获罗马尼亚、爱沙尼亚等代表团点赞。很多冬奥金牌获得者与公交驾驶员合影留念,主媒体中心运行团队也向北京公交集团致信感谢,这些褒奖都充分表达了对公交人为冬奥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将成为北京公交集团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后,北京公交集团将继续砥砺前行,为服务首都新时代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不断扮靓北京街头这道最美的移动风景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