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企业人工成本、环境成本、社会保障成本或呈趋势性上升
央广网北京2月23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企业微观成本是观察宏观经济运行的窗口。企业成本现状如何?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2日发布的《2021年企业成本调研报告》回答了这一问题。报告显示,降低企业成本阶段性成效显著。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企业人工成本、环境成本、社会保障成本可能出现趋势性上升。
降成本阶段性成效显著 受四方面因素支撑
从中央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成效如何?报告给出的核心结论是,降低企业成本阶段性成效显著。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减税降费成效明显,企业税费负担整体下降;企业资产负债率稳步下降,经营效益有所改善;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办事”成本下降;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降本增效。
以减税降费政策为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这些年我们持续在减税降费,2022年又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今年减税降费的规模预计要比去年大。我们国家税收占GDP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已从2016年的17.5%降到2020年的15.2%,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偏低的。企业的成本负担明显减轻,应当说微观主体的活力在不断增强。”
人工成本、环境成本、社会保障成本或上升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报告给出的重要预判是,多重因素将推高人工成本、“双碳”目标倒逼之下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人口老龄化加速带来社会保障成本上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朱小玉认为,人工成本出现反弹、社会保障成本持续承压。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2021年的工资水平出现12.63%的补偿性增长,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三年来基本持平;从分项来看,工资总额、社保费用和招聘成本的上涨趋势比较明显。随着社会保险征缴体制改革不断加速,劳动保障成本呈现动态上升趋势,成为除了货币工资之外最大的合规成本。我们对社会保险费率‘洼地拉齐’和夯实费基可能带来的劳动成本上涨做了一个初步测算,广东、深圳、厦门、苏州、杭州等地的部分企业或将逐步承压。”朱小玉说。
在环境成本方面,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经济绿色化转型,以能耗双控为代表的用能约束不断凸显,给市场主体带来了明显的成本冲击。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周孝认为,优化能源结构是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核心任务,这意味着以煤炭、火电为代表的传统主力能源的使用将受到进一步约束。
“从中长期来看,用能约束将呈现以下三大特征:一是范围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高能耗行业等局部领域;二是刚性更加突出,经济社会主体将面临更多、更强的制约;三是形式更加多样,碳税、碳关税等新型用能约束或将不断产生。妥善处理好用能约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我国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证。”周孝说。
从系统视角出发 防止降成本“跷跷板”效应
业内观点认为,下一步,要从系统视角出发实现发展成本的整体降低。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上中下游的企业成本与利润是息息相关的,对一个经济主体是成本,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来说可能就是收益。
刘尚希表示,要防止降成本的“跷跷板”效应。“针对局部企业、局部行业的降成本可能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带来新的风险,容易形成‘跷跷板’,这边降下去,那边翘起来。所以,我们要从整体来把握,坚持系统观念,这样才能避免‘合成谬误’。”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