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较长交货周期和砍单潮并存 芯片供应到底是偏紧还是过剩?
央广网北京7月7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有统计显示,6月份全球芯片平均交货期为27周,虽然略有下降,但仍然超过半年,说明芯片供应仍然偏紧。但也有数据显示,多家芯片企业最近遭遇砍单潮,说明需求不足,产能相对过剩。为什么会有这样矛盾的数据?芯片到底是偏紧还是过剩?
机构统计显示,6月份,全球芯片平均交货周期为27周,比5月份略微缩短0.1周,但仍然超过半年时间。而对比疫情前的2019年,芯片平均交货周期只有两个月左右,这个巨大差距说明当前芯片供应仍然偏紧。同时,也有机构数据显示,多家芯片企业最近遭遇砍单潮,以联发科为例,第四季度中低端5G芯片订单调整幅度高达30%-35%,说明存在过剩风险。那么,芯片供应到底是偏紧还是过剩?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解读,这要分类来看。群智咨询副总经理陈军说,从应用领域来看,芯片主要分为消费电子芯片和非消费电子芯片两类,前者现在的确存在过剩风险。
“我们所看到的砍单潮更多针对的是消费电子产品,是基本盘,也是最大的一方面。目前来看,消费电子产品,像手机、电视、电脑需求都不好,所以都在砍单。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看,半导体确实出现一个所谓的供需风险,就是供大于求这样一个状况。”陈军说。
有统计显示,5月份,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9600万部,连续11个月同比下降,降幅高达10%。电脑、平板以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出货量也不乐观。下游需求收缩,芯片需求必然下降,进而供大于求。陈军预计,这种现象将持续较长时间。“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整个需求层面,消费电子的需求还是相对偏弱。一方面是因为需求的下滑;同时,对于半导体来讲,上游的扩产还在继续,包括一些基材还在按照原来的节奏在推。因此,大的半导体供需状况应该是供大于求的状况,价格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下滑。”
当然,芯片供应偏紧同样也是存在的,主要涉及的是非消费电子芯片,特别是车规级芯片和工业级芯片。工信部7日再次提到,要加强行业运行监测研判,做好汽车芯片和上游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这也说明,汽车芯片供应偏紧状况并没有完全消除。集微咨询总经理韩晓敏说:“现在一些比较紧张的像车规级芯片肯定不是26周-27周的,都在一年左右。现在排的还是不够,交不完货。车规级的我们估计在一两年之内缓解不到正常水平,只能说大家投入的更多之后会好一些,因为新能源车现在爆量爆得很快。”
业内预计,最早在今年下半年,产能过剩将开始冲击台积电这类晶圆代工企业,迫使企业降价去库存。但这些企业也很难通过改造的方式,把过剩产能转向生产汽车芯片和工业级芯片。韩晓敏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芯片产能不足与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矛盾将持续存在。“做这种普通消费电子的产线,哪怕是有车规的企业给你投单,你想用这条线来做车规的产品,也得改造大概大半年的时间,而且还要通过一系列认证。这个认证一方面需要芯片厂商做,另外一方面代工厂产线的工艺也要过车规的认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