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科创圈”宜居宜业留人才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良乡高教园区建设。近年来,得益于新型研发中心和15分钟“科创圈”建设,越来越多的良乡大学城毕业生选择留在房山,推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良乡大学城,正逐渐成为房山区重要的“智慧源”“创新源”和尖端产业孵化源头。
地铁良乡大学城北站旁,有一座名为智汇雅苑的科创园区。北京工商大学建设的“可降解生物基材料”新型研发中心,是其中一栋造型别致的7层小楼,每一层都有研发空间和实验室,与学校实验室里“瓶瓶罐罐摆一桌”的场景相去甚远。自2019年8月投用以来,这里已经成功孵化了7家上下游企业,多项科研成果实现转化。
“现在很多地方科研成果转化遭遇‘滑铁卢’,就是太想把科技与市场这‘两张皮’做成一张皮了。”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翁云宣说,实践发现,如果只是把研究成果直接拿给企业做转化,这“两张皮”很难捏到一起去,因为在这中间需要有新型研发中心这样的“黏合剂”来承接小试、中试等关键环节,再加上学校和企业同频共振,才能给产品落地大大提速。
一座座新型研发中心,由此应运而生。除了北京工商大学的新型研发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建设的“工程医学与创新应用”新型研发中心已获市科委认定,医疗导航机器人项目已入驻;北京中医药大学建设的“智慧中医药大健康”新型研发中心正在进场实验设备,同时与相关公司展开合作。这3座新型研发中心里,总计已布局7个高校成果转化项目。
投身新型研发中心从事成果转化的,有不少良乡大学城的高校毕业生。“这个项目我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参与,毕业论文也是这个方向,谁不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早日推向市场呢?”北京工商大学毕业生张婷把一袋竹粉倒入设备,几分钟后,设备就加工出了新型材料,再经过二次加工,就能制作出购物袋、快递包装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材料。“虽然已经参加工作,但老师还在身边,遇到难题,可以立马请教。”张婷说,这是自己梦想中的科研环境,“很多同行都很羡慕呢。”
新型研发中心承接的小试、中试项目,全都与房山区“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结合优势学科,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聚焦新材料、高端制造、医药健康三大板块,在新型研发中心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材料、无人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中医药、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化妆品和绿色食品九个产业。房山区将在中关村房山园的高端制造业基地、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产业空间。
更令科研人员幸福感满满的是,良乡大学城还为高校教职工和科研人才筹集了近7000套房源,降低通勤压力,便于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成果转化上。“过去,每到放学时间,各个高校都会派出大巴车,接老师们回城里,现在学校旁边就是家,再也不必两头奔波了。”已经入驻公租房半年的科研人员洪传建说,良乡大学城近年来还新添了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等一大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进一步免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良乡大学城高教园区主任路鹏说,新型研发中心、绿化景观带、住房、商场,都围绕高校教职工和科研人才布局建设,着力打造步行或者骑行15分钟以内就能抵达的“科创圈”,目的就是为了能让教学科研人才留在房山。
接下来,房山区将建立“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的机制,推广“揭榜挂帅”制度,支持良乡大学城入驻高校合作建设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出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政策,带动师生创业企业、校友企业及相关创新企业落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