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所高校书记校长暑期集中“充电”
8月21日至22日,2022年北京高校暑期工作会召开。93所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围绕首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各高校表示,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首都发展需要,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大作为融入和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近年来,北京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上作表率,发挥创新策源地作用。北大党委书记郝平说,北大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融入北京,“我们还要把根扎得更深更牢,通过与首都工作同频共振,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培养拔尖人才、创造前沿科技、发展先进文化。”
“北京高校要在服务首都发展中发挥先导作用。”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表示,清华将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和国家急需高层次紧缺人才,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育人;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利用在京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等重要平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在助力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跑好“第一棒”。
聚焦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少高校带来了新进展。北京理工大学探索形成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北理工模式”,城市建设、应急救灾、新能源等领域的多项“国之重器”在北京转化落地,通过市教委高精尖中心、北京实验室等平台建设,为北京经济建设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北理工党委副书记、校长龙腾说,北理工将推动“双一流”建设和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双向赋能,为国家发展提供战略支撑,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北京工商大学在食品、轻工、金融等领域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建设酒类产品研发中心、可降解生物基材料新型研发中心等平台,形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专利转让等相结合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平均每年承接200余个项目。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孙宝国说,将推进“食品营养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数字商科与首都发展高精尖中心”建设,培养服务国家和北京需求的食品和商科人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服务国家和首都发展上形成系列品牌:打造思政育人的“红旅大赛”;开创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与科研交叉平台,成立高校首家国别区域学院;推动中宣部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基地、世界旅游组织“国际中心”与北京旅游学会落户二外。该校党委书记顾晓园说,将在为首都发展输送人才和服务、输出成果上展现更大作为。
为期两天的暑期“大课”内容丰富,不仅有交流研讨、工作部署等环节,还邀请了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市发改委主任穆鹏、市科委主任许强,围绕首都“十四五”高质量发展、首都科技产业发展等主题作专题报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