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App出现“充29.9元得100元话费”骗局 如何堵住消费陷阱?
央广网北京9月24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李杨)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广告商将广告植入在各类App中,其中有些App广告更是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
消费者毛女士最近在某平台购物时被一则“29.9元充值100元话费”的弹出广告吸引,她当即就点击链接充值付款,然后又根据提示下载了相关App,注册登录后才发现自己上当了。毛女士说:“看见有一个充值话费优惠力度比较大,感觉挺划算的,就想着充一个试试看,充完后发现出来一堆券,还是那种买100减5块的券,当时钱也退不了,感觉这个东西还是比较‘坑’,各种套路给套进去,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毛女士想申请退款,在App内却找不到退款途径,只好自己认了栽。大学生小时也有类似遭遇。他说:“我之前也遇到过这种骗局,就是点了充值之后,发现不是‘30元充100元’这种优惠,而是买了他们的优惠券,仔细看那个图标里边有一行小字,是说花多少钱可以送你多少优惠券,买完之后才发现被骗了。”
其实最近几年,针对用户投诉较多的App弹窗违规行为,相关部门一直在行动。
2020年10月,国家网信办针对手机App弹窗广告乱象,出台了首批专项整治名单。
2021年7月,工信部在持续开展的手机App专项整治行动中,就App开屏信息页面中存在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欺骗误导用户跳转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
日前,《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发布,自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其中要求健全弹窗信息推送内容管理规范,完善信息筛选、编辑、推送等工作流程,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力量,加强弹窗信息内容审核。
在律师王文博看来,类似“29.9元充值100元话费”的广告刻意隐瞒了100元是优惠券、优惠券的使用为满100元使用5元、充值满2000元才能优惠100元的这些重要事实,显然会对消费者是否购买的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属于典型的“虚假广告”。王文博说:“我国广告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广告中对商品、服务的介绍,应当准确、清晰、明白。如果广告中对商品或者服务的介绍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而这种不符对购买行为又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就叫‘虚假广告’。像这种标称‘29.9元充值100元话费’的广告,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用29.9元换取100元的话费充值,不可能有其他的理解。”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表示,如果平台能够尽到相关的责任,这些欺骗消费者的广告是不会露面的。“之所以现在这些欺骗消费者广告可以让很多消费者上当受骗,前提在于平台没有尽到自己的审核义务。这些审核很简单,只要把广告的内容按照流程走一遍,大概就知道它所说的这些事到底是什么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要求平台承担相关的连带责任。换句话说,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只有让它付出足够的成本,或者让它承担足够的风险,它才能够把相关责任和义务尽可能落实到位。”唐健盛说。
唐健盛也提醒各位消费者,骗子为了逐利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消费前一定要仔细甄别,防止被骗。如果发现被骗,要提起索赔。唐健盛说:“因为真正受到伤害的是消费者,如果消费者都提起索赔,并且是惩罚性的赔偿,这些平台因为有更大的代价,所以才可能不会为了有限的利润去做虚假广告。我们国家在法律规定里面有相应的制度,比如消费者可以根据受骗上当的情况提起索赔,消协消保委也有相关的法定职责,可以通过公益诉讼要求广告主和广告发布者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