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提升旅游者文明意识 文旅部发布旅游景区文明引导工作指南

发布时间:2022-10-19 08:57:00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 据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消息,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旅游景区及从业人员落细落实文明旅游工作,提升旅游者文明意识,引导和促进文明旅游行为,共同营造文明和谐、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文化和旅游部特制定旅游景区文明引导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要求,更好发挥景区传播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作用,更好提升景区员工与旅游者的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提升合理引导柔性规范水平,寓引导于服务之中,以优质服务增强引导效果。聚焦旅游过程中不文明行为多发易发环节和时段,及时建立健全服务引导规则和应急处置预案,强化旅游秩序管理。紧盯景区出入口、重要参观点、露营地等重点区域、自由行旅游者等重点人群和法定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增加人员配备,强化服务引导。充分发挥标识符号、讲解服务、网络平台、服务站点以及志愿服务等渠道手段作用,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全方位开展文明宣传、文明提示和文明引导,实现景区文明引导人群全覆盖、内容全覆盖、行程全覆盖。针对不同景区类别特点和各类旅游者群体,开展特色化、分众化、差异化服务和引导。

  文明入园引导方面,指南提出,在景区入口、游客服务中心、交通换乘中心等游客集散地的显著位置,采用多种方式提醒旅游者文明旅游。景区宣传册、宣传单、宣传广告上印有文明游览提示信息。设置1米间隔线、隔离栏杆、遮阳棚等设施,通过广播提示、分设团队和散客通道等方式,引导旅游者保持安全间距、文明有序入园。使用电子门禁系统的景区安排工作人员指导旅游者有序入园,防止被门禁设施夹伤。设立绿色通道或服务程序,帮助特殊群体顺利入园。景区入口显著位置公布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客流量控制方案。

  文明游览引导方面,指南明确,景区讲解词中有文明旅游内容。讲解服务过程中有文明旅游提示和安全风险告知。游客服务中心、重要参观点设立志愿服务站,提供文明引导服务。根据客流量情况,实时发出客流预警并实施疏散调控方案,引导旅游者错峰错区游览,避免扎堆聚集。便捷投诉渠道和处理流程,广泛征集旅游者对景区管理服务的意见建议,从源头上减少不文明行为发生。

  关于文明交通引导,指南提出,景区停车场布局合理、标识清晰、收费明示,并提供相应的引导、管理和服务。引导旅游者乘坐摆渡车、索道等交通工具时依序候车、有序乘车,提醒旅游者不抢座、不占位,礼让特殊群体优先上车和入座。充分利用交通工具内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招贴画等载体进行文明旅游宣传。提醒自驾车旅游者遵守交通规则,配合景区管理,避免发生意外。引导旅游者在人行道等安全区域行走,遵守景区内道路交通标识。

  文明观演引导方面,指南明确,组织旅游者安全、有序、文明观看演出。提醒旅游者按时入场、有序出入,遵守拍照摄像规定。参与互动时,言语行为文明、得体。提醒旅游者散场后将饮料包装等废弃物品带离场馆。在夜游场所和演出场地设置清晰、醒目的文明引导标识,并保证夜间识别度。

  关于文明餐饮引导,指南提出,开展“文明餐桌”活动,推广自助餐饮,落实分餐制和公筷制。提醒旅游者礼仪用餐有序就餐,避免高声喧哗干扰他人。引导旅游者适量点餐,并提供环保餐盒打包服务。引导旅游者在自助餐时遵守秩序,依次排队取餐,秉持“多次少取”原则,避免浪费。提醒旅游者不将自助餐区域的食物、饮料等带离就餐区。提醒旅游者遵守相关规定,不在公共交通工具或博物馆、展览馆、音乐厅等场所违规饮食。

  文明购物引导方面,指南提出,营造环境整洁、秩序良好、货真价实、价格透明的购物环境。提醒旅游者理性消费,理性维权,遵守契约。提醒旅游者遵守购物场所规定,不拥挤加塞、不哄抢喧哗,试吃食品、试用商品应征得同意。设立消费者维权服务站或公布举报电话等,及时处理消费纠纷。

  文明如厕引导方面,指南明确,建设布局合理、数量满足需要、标识醒目清晰的公共厕所。厕所设专人服务,保持整洁卫生无异味。提醒旅游者维护卫生设施清洁,适度取用公共卫生用品,不在卫生间吸烟、不随意丢弃废弃物、不随意占用残障人士专用设施。在高峰期引导旅游者依序排队使用卫生间,并礼让老人、未成年人和残障人士。适时提醒卫生间位置,提醒家长引导未成年人使用卫生间、不随地便溺。

  此外,关于不文明行为处置问题,指南指出,建立文明督导员队伍,常态化开展巡查检查,及时劝止处置不文明行为。提高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监测信息化水平,最大化消除监管盲区,增强不文明行为识别、响应、处置能力。落实《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将违反法律法规或违背公序良俗,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或被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判决或裁决承担民事责任,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采取适当方式,对旅游不文明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曝光。

(责编: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