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北京人大代表建议:打通“堵点”让人尽其才

发布时间:2023-01-19 10:54:00来源: 北京日报

  企业、乡村招不上需要的人才,学生毕业后找不到适合的工作,人才供需“堵”在哪?全面增强首都人才凝聚力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市人代会上,多位人大代表提到人才问题,并给出解题思路。

  两会前,市人大代表、首都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刘颖组织了三场企业座谈会,原本计划1小时的座谈,足足开了3个小时。

  座谈中她发现,企业希望以尽量低的成本招收高能力的员工。但很多家长告诉她,培养孩子读双学位、读研,就是期待他们毕业后能找份收入高的工作。于是,就出现了企业提供的岗位没人去,学生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的结构性矛盾。

  如何化解这种结构性矛盾?刘颖建议,不妨加强高校与企业间的就业合作,让大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就业”机会。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大学生毕业后可以去实习过的企业工作。政府应当发挥综合性就业平台的作用,把用人单位的需求有效传递到位,为大学生就业提供适配性岗位,避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

  市人大代表、完美世界高级副总裁王雨云从事的是数字文化行业,这一行业发展迅速但人才紧缺。“站在企业的角度,我们最缺乏应用型人才。”她坦言,尽管北京教育资源丰富,高校大学生基本功也扎实,却缺乏实战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需要经过再培训才能胜任岗位要求。

  在王雨云看来,要想增强人才的实战能力,实现产教融合是必然趋势,应用型本科和职业教育的建设则是破局点。她建议,相关部门在学科专业布局时,匹配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加快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同时探索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区、产教融合型行业、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在产教融合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激励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身于此。

  她也认为,应当增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体意识,深化校企合作。“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线的实践经验,充实产业师资,并能提供实践项目。院校也能在与企业联系的过程中,结合行业理论更好地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更鲜活的专业知识。”

(责编: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