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北京:在核心区腾出35万平方米“栽桐引凤”是一个奇迹

发布时间:2023-03-14 09:01:00来源: 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在核心区腾出35万平方米“栽桐引凤”是一个奇迹

  对话人:北京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刘林

  北青报:“动批”的疏解工作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刘林:在“动批”疏解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与商户建立起最起码的信任。最开始的时候,商户对疏解工作的理解比较偏颇,害怕失去饭碗。曾经几百人把指挥部围上,那个阵仗让我记忆犹新。我们常说,拆迁是把人家睡觉的地方给拆了,而疏解是把人家赚钱的地方给拆了,触及了人家的奶酪,不可能不急。

  我们意识到,想要疏解成功就要让商户安心。所以,我们要为商户解答疏解过程中的疑问,与产权方、市场方一同沟通疏解工作进展,帮助商户从市场方依法依规争取更多补偿。同时,对接天津、河北多地,考察项目、了解当地落户政策和经营政策,为商户落户津冀地区各市场争取包括户口落户、子女入学、租金减免等方面更优惠的条件,帮助商户解决落户津冀等地市场的纠纷。

  通过我们的努力,逐渐和商户建立起了信任关系,让他们从开始拍桌子、瞪眼睛的不理解和抵触到后来的理解和支持甚至依赖。像许多商户当时怕春节回来之后,市场就顺势不再开门,在我们白纸黑字“签字画押”保证会正常开市之后才放心回家。也有当外迁商户与当地市场产生纠纷时,双方互不信任,就把重要文件加上封条交由我们这个中间人来保管,这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已经被信赖、依靠。

  北青报:在“动批”疏解过程中,咱们与商户的关系到底应该怎么定义?

  刘林:“动批”的疏解中,我们与商户的接触最多,首先我们努力与商户成为朋友。现在我的微信通讯录里还有好多商户,标注名都是绰号,比如:8姐、老刁、猴子、小胖等等。还会隔三岔五聊聊天、朋友圈里点赞互动。疫情时口罩断货时,还有商户专门开车给我们送来了口罩,那时候见面真觉得亲切。特别是“动批”所有市场闭市后,我们在外地市场偶遇时,彼此眼神里藏不住的亲切和欣喜。

  而疏解的完成,也让我们看到这些商户也表现出了北京人应有的首都意识,也愿意为“动批”这个牌子继续增光添彩。因此,他们转移到哪里,能不能在那里落地生根,能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也都是政府应该考虑的。所以,我们又化身“媒婆”,各处牵线搭桥,无数次出面,与河北保定、沧州,天津西青等周边地区政府、开发区进行洽谈,签订相关合作框架协议。

  最后,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也成为了商户的“娘家人”甚至是“靠山”。像有一位姓倪的商户是“天和白马”的“老户”。他到沧州后在商城盘下了三个档口,继续做服装批发生意。他的三个档口,其中一个在三楼,位置偏僻,生意不好,希望能够调换一下。恰巧这时,商场中有了腾空的档口。老倪一看位置合适,就赶快去找市场,却几次协商未果。老倪只好向我们“娘家人”求助。我们很快就给市场管理部门打了电话,希望对方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老倪协调此事。事后,老倪说,还是“娘家人”说话管用啊!

  北青报:全程参与了“动批”的腾笼换鸟,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刘林:现在的“动批”,常给我恍如隔世的感觉。看到如今的金科新区,会回忆起这里原来是快递棚子、那里是煎饼摊;进入楼宇,会想起原先的逼仄,再看看如今高大明亮的空间,走访各种入驻不久的独角兽企业,心里特别骄傲。这就是“动批”疏解想要的,也是我们付出后获得的成果。

  现在除了世纪天乐正在装修收尾之外,其他已经步入正轨,高精尖的金融、科技企业生机勃勃,未来可期。我们能在核心区腾出35万平方米这么大的区间用来引入金凤凰,简直是一个奇迹,我为此感到骄傲。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责编: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