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看北京|北大学霸剧团演绎“九人宇宙”
开栏的话
北京是中国戏剧创作的重镇,北京的民营剧团更是戏剧创作的生力军。这些没有体制编制、不靠政府拨款的剧团,凭借着对艺术的无尽热爱与执着追求,创作生产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作品,走向全国大市场,走向国外艺术节,成为大戏看北京的重要力量。这些剧团,几乎都坚持了十年以上,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灵魂人物和艺术理念。从本期开始,我们就为大家讲讲这些有意思的“剧团故事”。
昨晚(19日),话剧九人民国知识分子系列的开山之作《四张机》以新卡司、新角色、新剧本、新舞台完成本轮北京站三天5场演出,再次在戏剧爱好者中掀起观看热潮。“理想中北大戏剧人的作品,就应如此风范。这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戏剧!”这是很多看过话剧九人演出的观众情不自禁的感叹。2023年,这个由北大校友创建、拥有丰富创造力与高口碑的青年戏剧团队,迎来了建团第12个年头。
十年之约
校园剧团成为戏剧圈“黑马”
作为话剧九人的创立者以及一系列作品的编剧和导演,曾被称为“燕园带刀少女”的朱虹璇,是这个团队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
2012年,当时还是北大政治学硕士生的朱虹璇和一群爱好戏剧的北大校友一起将美国电影《十二怒汉》改编为40分钟的话剧《九人》,搬上了“北大剧星风采大赛”的舞台,一举荣获最佳男主、单场演出冠军等奖项。2013年,这群即将毕业的剧社朋友们在吃“散伙饭”时,有人借着酒劲儿提议:“为什么不把《九人》演下去,再演十年?”于是大家一时兴起,立下了“话剧九人,连演十年”的约定。
酒醒后,同学们毕业的毕业,出国的出国,但朱虹璇心里一直记着“十年之约”。她利用工作之余边学习边创作,和小伙伴们拿出自己的工资收入来排戏,每年推出一部讨论社会议题的话剧。从法律、医患纠纷到女性权利,她笔下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对社会热切的关注。
“桃李春风人有九,江湖夜雨十年灯。”十年中,有人来了,也有人走了,但朱虹璇的内心始终燃烧着创作的火苗,一种使命和召唤像是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她前行。在她的带领下,剧团有了相对稳定的核心演职人员班子,在演出专业度上也有了质的飞跃。就这样,她和伙伴们不仅实现了当年的青春誓言,“话剧九人”这支非职业校园剧团,也从起初“无资金、无经验、无单位”的“三无团队”,成长为戏剧圈独树一帜的“黑马”,不仅创作了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原创话剧,还在全国各地都拥有了众多的“九人粉”。
疫情三年
知识分子系列名声大振
为了让剧团能够有更专业的发展,2019年,朱虹璇辞去了知名公司的管理职位,成为一名全职戏剧人。然而,就在她刚刚辞职后一个月,全球暴发了严重疫情,整个演出行业都遭受重创。
朱虹璇和话剧九人并没有因此停步不前,在疫情三年中,剧团继《四张机》之后,先后推出了《春逝》《双枰记》《对称性破缺》等一系列口碑佳作,让民国知识分子系列形成的“九人宇宙”名声大振,全国巡演票房处处火爆。话剧九人也成为乌镇戏剧节每年都会邀请的重要剧团。
在这些辉煌成绩的背后,也有着无尽的艰辛。因为种种不可抗力,演出常常被迫取消或改期。“2022年9月9日,《对称性破缺》在上海首演的前一天,我们甚至还被封控在了剧场里。那天正好是话剧九人第11周年生日,我们所有人在剧场里打地铺,看着天花板上一闪一闪的灯。”回忆起这些难忘的经历,朱虹璇的笑容依然豁达:“每个阶段都有难题,但现在去回想经历过的事,都不像当时觉得那么难了。因为我们在一起,结成一股力往前走,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也有更多的力量在远远近近的地方呼应我们,帮助我们去应对一个又一个难题。”
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生态度,九人的作品总是带给人们希望。《四张机》中的“西西弗斯永不投降”,《春逝》中的“我们的努力是能被看见的”,《双枰记》中的“一息尚存,寸心不懈”,《对称性破缺》中的“一棵树最终成为它要成为的样子,地上堆起如雪的刨花”……这些耐人寻味的台词早已不仅是台词,更是生命的信念、灵魂的共振,献给所有崎路上的同行者和探求生命意义的追问者。
未来方向
坚持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在话剧九人今年上半年的演出计划中,不断打磨完善的《四张机》《春逝》《双枰机》《对称性破缺》等作品,将在全国十来个城市展开巡演,探索“一城多戏”的连演模式。同时,新戏《庭前》也正在排演当中,将于金秋之际、话剧九人的生日月时迎来首演。这部以法庭和律师为题材的原创作品,将是话剧九人民国知识分子系列五部曲的收官剧目。
接下来,话剧九人的创作方向是什么?朱虹璇还没有想好,但会始终坚持对社会真诚的观察和思考,坚持原创剧目的创作和演绎。“我们会努力实现三个目标:关于作品,希望我们的话剧都保有持久的生命力,探索更多元的艺术形态,影响更多人;关于生态,希望能为更多优秀的戏剧人创造一个健康、高效、有使命感的从业环境;关于团队,希望能结识和拥抱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一起往前走,不必孤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