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里“长”新城的启示
“我们这儿原先是一片盐碱地,种嘛也不长,现在建起了这么大一片服装产业,在家门口就能有工作了。”在河北沧县的盐碱荒滩地上,一座服装生态新城悄然生长,北京整体搬迁的服装企业有机融入。
盐碱地上建工厂、搞服装,可谓是一场积极的“双向奔赴”。要知道,盐碱地种不了庄稼,改造成本高、闲置又可惜,立足于当地纺织业传统优势开发工业用地,让“寸土”生“寸金”,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而从地理区位上看,沧州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背靠出海通道黄骅港,交通条件优越,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自然流动顺畅。政策引领下,服装生态新城自落地起就跑出了加速度,去年年产值一度突破120亿元,全国服装设计、加工、生产的孵化基地已然崛起,昔日盐碱地终于变成产业发展的“新绿洲”。
特色产业拔节生长,自然少不了协同助力。过去,服装业扎堆京津,但粗放的发展模式终究难以为继。就拿彼时的北京“动批”来说,每年花费超1亿元的管理费用,最终却只能创造6000万的经济效益,产业疏解是大势所趋。作为重要承接地之一,沧州“筑巢引凤、以商招商”,相继推出租金补贴、设备补贴、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急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难。一套“组合拳”下来,服装企业络绎不绝搬迁于此,产业聚集效应显现。
产业新城活力满满,接下来的发展重心则在于转型升级。承接疏解产业不是终点,尤其对纺织服装业而言,生产加工虽是供应链的核心环节,但仅仅做“无名”的加工厂,最终拿到的利润也颇为有限。换言之,当产业集群渐成气候,打造优质自主品牌、拓展高附加值内容、提高自身议价能力,就成为了整个产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眼下,从借助三维量体、自动排料、自动缝制等智能化技术赋能全生产流程,到通过时装展览、直播带货等营销模式打响品牌,再到同国内外知名品牌及设计师积极对接、交流互鉴,当地的服饰品牌正走向国际,而这份红利也将反哺区域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
“我们计划五月份入驻二期项目,我们现在主要是以线上销售为主,每天的销售额能达到50万元左右。”几年过去,服装生态新城的吸引力持续增长。立足特色、协同发力,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圈,这颗服装产业的璀璨明珠也将成为更多人的筑梦空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