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广东用电量全国第一
各地高温预警频频发布、空调24小时不敢关、家里电费暴涨……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平均高温日数为4.1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在高温炙烤下,电力保供成为热议话题。
近日,各地陆续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电力市场交易及结算情况,全国上半年的电力版图逐渐清晰。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在电力方面有何看点?
广东用电量稳居全国榜首
“上半年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消费增速稳中向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新闻发言人郝英杰在发布《2023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如是说。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超4.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从产业来看,上半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用电量分别为577亿千瓦时、28670亿千瓦时、7631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2.10%、4.40%、9.90%。
从省份来看,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用电量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广东以3823.19亿千瓦时的用电量再次位列全国第一。除了广东的用电量稳居第一外,今年上半年,在经济大省中,山东、江苏、浙江依然是“榜上有名”的“用电大户”,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2845.6亿千瓦、2875亿千瓦、2050.1亿千瓦,增速分别为3.28%、5.3%、5.39%。
从增速来看,今年上半年,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全社会用电量实现增长。其中,海南、内蒙古、青海、广西、西藏5个省市自治区同比增速超10%,湖北、贵州两省全社会用电量有所下滑。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达10.5%,位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内蒙古上半年的工业用电量达2011.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7.6%。在主要工业产品中,单晶硅产量达25.9万吨,增长27.6%;多晶硅15.8万吨,增长312.2%。这反映了内蒙古在光伏产业的带动下,工业动能在不断增强。
广东生物质能发电量居首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力行业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从品种来看,火电同比增长7.5%,水电下降22.9%,核电增长6.5%,风电增长16%,太阳能发电增长7.4%。除水电外,我国电力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受长时间干旱天气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水电发电量显著减少。作为水电大省,云南“首当其冲”,数据显示,上半年其水力发电量1022.8亿千瓦时,同比下滑23.6%。
作为“西电东送”的主力军,云南水电发电量的下降引发了人们对“广东缺电”的担忧。数据显示,尽管广东上半年的发电量位居全国第二,但作为用电第一大省,仍有629.99亿千瓦时的用电“缺口”。
为了“开源”,广东开拓了多种发电渠道。其中,广东在生物质发电方面的表现尤为亮眼。据国家能源局消息,今年上半年广东生物质发电量为112.7亿千瓦时,稳居全国榜首,超第二名山东18.9亿千瓦时。此外,在核电领域,广东的发电能力位居全国第一,发电量达593.1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总量的18.57%。新能源渠道的开拓无疑缓解了广东的用电紧张局面。
实际上,广东还不是“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在全国,上半年共有17个省市自治区存在用电“缺口”。其中,山东以用电“缺口”950.20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一;浙江、江苏均以用电“缺口”超700亿千瓦时分列全国第二、第三。此外,北京、河南、河北、上海用电“缺口”也在400亿千瓦时上下,同样依赖外送电力。
广东发电量位列全国第二
面对巨大的供电“缺口”,增强区域互济共保能力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首选。
从省份来看,传统的能源大省和产业大省依然位居全国发电量前十。其中,山西、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利用自身矿产条件,为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广东、江苏等省份为了满足产业用电,在接受能源大省的“援助”时,也在逐渐提升自身的发电能力。
据记者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国发电量产量前十省市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广东、江苏、山东、新疆、山西、浙江、四川、河北、安徽。其中,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发电量产量排名第一,累计产量为3452.2亿千瓦时;广东紧随其后,累计产量为3193.2亿千瓦时。
作为发电大省,内蒙古的富余电量高达1155.70亿千瓦时,同样位居全国第一,成为最强送电“外援”。据了解,在煤炭、风力、光照资源的加持下,内蒙古外送电量已连续18年领跑全国,送电范围覆盖华北、东北、华东、西北地区以及蒙古国。
此外,除内蒙古外,山西、新疆、云南上半年富余电量均在400亿千瓦时以上,宁夏、贵州、四川、陕西也超过200亿千瓦时,它们都是“西电东送”的重要力量,有力地填补了其他省市的供电“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去年1-6月,24个省市自治区发电量均有所增加,8个省市自治区发电量增幅超过10%,部分经济大省也在增强自身的发电能力。其中,广东上半年发电量增幅达16.68%,位列全国第二,上海上半年发电量增幅达13.40%,位列全国第七。
羊城晚报记者 董鹏程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