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40余位大咖齐聚北京朝阳共论教育未来

发布时间:2023-09-25 09:19:00来源: 新京报

  原标题: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论坛举办,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筑牢人才强国之基”

  40余位大咖齐聚朝阳共论教育未来

  9月23日,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论坛在朝阳区举办,此次论坛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筑牢人才强国之基”主题,采用“1个主论坛+5个分论坛”形式进行。其间,40余位教育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出席会议并分享学术报告和教育智慧。

  基础教育

  提升教育环境 公办中小学优质资源全覆盖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希贵在《面向个体的高质量之路》报告中指出,校园的形态应该改变,比如从传统教室+走廊的设计走向学习社区;从学校规定所有的作息时间到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规划时间。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在《让学生创造性成长》报告中指出,学校授人以鱼或授人以渔都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有风有浪、宽广辽阔的“渔场”,让学生们亲自下水“捕鱼”,学校应该保护、发现、激活孩子的创造性潜能。

  论坛还分别围绕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实践、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普惠创新、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优质均衡、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特色多样化办学、学段贯通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5个主题设置分论坛。

  本次论坛不仅为深入探讨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路径集聚了学术力量,同时,也成为向全国输出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特色的平台,展示了朝阳区在探索“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实践应用与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提升了朝阳教育在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作为首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近年来,朝阳区积极构建覆盖全龄段的开放、多元、优质的教育环境。现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567所、873址,在校(在园)学生达34.24万人,基础教育体量约占全市1/6。区内国际学校35所,占全市近40%,国际学校、学生及外籍教师数量均位居全市之首。3所职业高中均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023年,新成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教育集团、首都师大附中朝阳学校;北京中学教育集团再扩容,新增6所成员校;与中国传媒大学深化合作探索建设传媒特色高中,并纳入北京中学集团管理。目前,朝阳区已建成20个教育集团,实现公办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100%全覆盖。

  强师兴教

  开展“双名工程” 学生五育并举齐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在《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报告中指出,构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发展体系,重点建设好教师队伍“第一资源”。要认真把握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认真落实“四有”好老师要求,全面提高教师队伍能力素质。

  在“双减”大背景下,朝阳区积极深入推进新时期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持续开展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活动。聚焦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需求,实现全要素流动,有效促进了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入选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走出了强师兴教朝阳特色。

  朝阳区致力于培育新时代“大先生”,为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持续19年深入开展名师、名校长“双名工程”,教育人才矩阵不断扩容。目前,朝阳区拥有特级教师261人,正高级教师192人,市级骨干教师481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占全区专任教师比例近六成,高层次教育人才总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朝阳区深化教育内涵发展,多措并举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在各类体育、艺术、科技活动中获奖数量和比例均位居全市前列,体质健康合格率和优秀率始终保持中心城区第一的位置,提前实现了“十四五”教育规划2025年指标。

  优化供给

  实施八大行动 打造高品质“宜学”朝阳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钟秉林在《协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报告中提到,要化解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主要矛盾,根本途径就是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办好每所学校。

  当前,朝阳区着力为人民建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新朝阳,在“五宜朝阳”建设的大背景下,朝阳教育将实施“宜学朝阳”八大行动,通过“优质资源倍增行动”、“立德树人铸魂行动”、“创新人才培养行动”、“国际教育提质行动”、“人才强教提升行动”等,围绕朝阳区“南部崛起、东部跨越、北部提升”战略部署,高起点建设一批优质学校。

  在朝阳区南部新建北京市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北京科学高中,并在朝阳港引进人大附中办学。在东部新建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在北部新建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孙河校区等多所学校,未来新建的7所学校可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0800个,增加高中学位10530个,实现建设一校、带动一批、辐射一片,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示范带动作用,满足百姓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时还将加强国际教育统筹规划,探索开设公办学校外籍人员子女教育,满足国际人才子女就学需求。到2025年,形成具有朝阳特色的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朝阳实践。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主任肖汶介绍,近几年,朝阳区以集团化办学,优化资源供给,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深化“双名工程”,提升教师施教能力,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丰富课程资源供给,落实减负提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化发展。下一步,朝阳区将围绕“宜学”朝阳建设,在优化资源供给、施教能力水平提升、课程资源建设、教育科研提升上下功夫,让朝阳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教育。

  专家学者谈朝阳教育

  朱之文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朝阳区教育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家门口好学校更多了。

  吕玉刚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朝阳区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鲜明特征,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缩影。朝阳区多年来在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缩小“四个差距”、推动优质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朱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

  要使“宜学”朝阳成为百姓对于教育的向往之地,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马嘉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朝阳区既是教育大区,又是教育强区,为全国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集团化办学、教科研提质等方面的典型做法。朝阳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比例,一等奖占到了北京市的52%,成绩非凡。

  王攀

  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要用新载体,用资源要素的流动,去推进教育的优质均衡。朝阳区作为北京市的教育大区,在落实“双减”工作中努力走在前列、贡献了朝阳经验。

  原标题: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论坛举办,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筑牢人才强国之基”

  40余位大咖齐聚朝阳共论教育未来

  9月23日,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论坛在朝阳区举办,此次论坛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筑牢人才强国之基”主题,采用“1个主论坛+5个分论坛”形式进行。其间,40余位教育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出席会议并分享学术报告和教育智慧。

  基础教育

  提升教育环境 公办中小学优质资源全覆盖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希贵在《面向个体的高质量之路》报告中指出,校园的形态应该改变,比如从传统教室+走廊的设计走向学习社区;从学校规定所有的作息时间到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规划时间。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在《让学生创造性成长》报告中指出,学校授人以鱼或授人以渔都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有风有浪、宽广辽阔的“渔场”,让学生们亲自下水“捕鱼”,学校应该保护、发现、激活孩子的创造性潜能。

  论坛还分别围绕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实践、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普惠创新、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优质均衡、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特色多样化办学、学段贯通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5个主题设置分论坛。

  本次论坛不仅为深入探讨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路径集聚了学术力量,同时,也成为向全国输出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特色的平台,展示了朝阳区在探索“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实践应用与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提升了朝阳教育在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作为首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近年来,朝阳区积极构建覆盖全龄段的开放、多元、优质的教育环境。现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567所、873址,在校(在园)学生达34.24万人,基础教育体量约占全市1/6。区内国际学校35所,占全市近40%,国际学校、学生及外籍教师数量均位居全市之首。3所职业高中均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023年,新成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教育集团、首都师大附中朝阳学校;北京中学教育集团再扩容,新增6所成员校;与中国传媒大学深化合作探索建设传媒特色高中,并纳入北京中学集团管理。目前,朝阳区已建成20个教育集团,实现公办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100%全覆盖。

  强师兴教

  开展“双名工程” 学生五育并举齐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在《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报告中指出,构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发展体系,重点建设好教师队伍“第一资源”。要认真把握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认真落实“四有”好老师要求,全面提高教师队伍能力素质。

  在“双减”大背景下,朝阳区积极深入推进新时期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持续开展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活动。聚焦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需求,实现全要素流动,有效促进了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入选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走出了强师兴教朝阳特色。

  朝阳区致力于培育新时代“大先生”,为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持续19年深入开展名师、名校长“双名工程”,教育人才矩阵不断扩容。目前,朝阳区拥有特级教师261人,正高级教师192人,市级骨干教师481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占全区专任教师比例近六成,高层次教育人才总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朝阳区深化教育内涵发展,多措并举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在各类体育、艺术、科技活动中获奖数量和比例均位居全市前列,体质健康合格率和优秀率始终保持中心城区第一的位置,提前实现了“十四五”教育规划2025年指标。

  优化供给

  实施八大行动 打造高品质“宜学”朝阳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钟秉林在《协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报告中提到,要化解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主要矛盾,根本途径就是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办好每所学校。

  当前,朝阳区着力为人民建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新朝阳,在“五宜朝阳”建设的大背景下,朝阳教育将实施“宜学朝阳”八大行动,通过“优质资源倍增行动”、“立德树人铸魂行动”、“创新人才培养行动”、“国际教育提质行动”、“人才强教提升行动”等,围绕朝阳区“南部崛起、东部跨越、北部提升”战略部署,高起点建设一批优质学校。

  在朝阳区南部新建北京市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北京科学高中,并在朝阳港引进人大附中办学。在东部新建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在北部新建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孙河校区等多所学校,未来新建的7所学校可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0800个,增加高中学位10530个,实现建设一校、带动一批、辐射一片,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示范带动作用,满足百姓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时还将加强国际教育统筹规划,探索开设公办学校外籍人员子女教育,满足国际人才子女就学需求。到2025年,形成具有朝阳特色的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朝阳实践。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主任肖汶介绍,近几年,朝阳区以集团化办学,优化资源供给,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深化“双名工程”,提升教师施教能力,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丰富课程资源供给,落实减负提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化发展。下一步,朝阳区将围绕“宜学”朝阳建设,在优化资源供给、施教能力水平提升、课程资源建设、教育科研提升上下功夫,让朝阳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教育。

  专家学者谈朝阳教育

  朱之文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朝阳区教育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家门口好学校更多了。

  吕玉刚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朝阳区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鲜明特征,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缩影。朝阳区多年来在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缩小“四个差距”、推动优质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朱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

  要使“宜学”朝阳成为百姓对于教育的向往之地,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马嘉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朝阳区既是教育大区,又是教育强区,为全国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集团化办学、教科研提质等方面的典型做法。朝阳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比例,一等奖占到了北京市的52%,成绩非凡。

  王攀

  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要用新载体,用资源要素的流动,去推进教育的优质均衡。朝阳区作为北京市的教育大区,在落实“双减”工作中努力走在前列、贡献了朝阳经验。

(责编: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