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将建大模型产业集聚区
11日,海淀区“两区”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在中关村壹号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海淀区将打造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以4大特色产业园区为核心,推进大模型场景应用落地。
前8月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55%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海淀区实际利用外资达58.65亿美元,占全市的55%。
“三年来,我们累计新增‘两区’项目1735个,其中外资项目439个。”海淀区商务局副局长黑煜介绍,“两区”建设以来该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经济,形成众多具有海淀辨识的标志性成果,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赋能产业生态活力,初步实现了国家和北京市赋予海淀“两区”建设的定位和目标。
截至目前,海淀区已形成49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2项向全国复制推广,7项向全市复制推广。数据、资金、人才、技术四大要素汇聚,凸显开放高地集聚效应。随着北京市和中关村两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落地,更是为高科技企业专利申请提供了快速通道。今年1至8月,海淀区发明专利授权量就高达3.34万件,截至目前,全区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近26万件。
全国1/6人工智能重点企业齐聚
“两区”建设源源不断地为高精尖产业发展注入着新动能。三年来,中关村科学城聚焦大信息、大健康、科技服务、先进制造等高精尖领域,签约重大项目超过200个。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目前海淀区集聚了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过1000家,占全国的1/6,已经形成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产业链布局。
“近期我们出台了加快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方案、算力补贴专项等政策,对技术创新性强、应用生态丰富的大模型给予相关创新主体最高1000万元算力补贴。”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规划发展处处长王春生介绍,为更好支持大模型产业发展,海淀区将打造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
这个集聚区东至学院路、南至知春路、西至万泉河、北至清华西路和清华东路,在这片约9.5平方公里的区域将率先建设集聚区核心区。核心区内将首批重点建设五道口人工智能产业园、北大西门人工智能产业园、中关村西区人工智能产业园、清华科技园4个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
“未来还将继续拓展引领区和发展区,同步在全区范围内积极推进大模型场景应用落地,聚焦城市治理、政务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发布多个标杆场景。”王春生介绍。
中关村综保区拟入区项目60个
今年5月,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目前中关村综保区已有拟入区项目60个,储备项目53个。
“进出区货物可灵活选择人民币或外币结算方式,加工制造企业可利用剩余产能承接境内区外委托加工任务,对符合条件的货物、物品实施便捷进出区管理模式,区内新设的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企业,经评定符合有关标准的,直接赋予最高信用等级……”中关村海关副关长高静介绍,海关部门将以集成电路和医药健康产业为核心,以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产业为重点,拓展总部经济、跨境电商、融资租赁、高端软件服务外包等保税服务业态,构建“2+2+N”保税业务谱系。还将为区内企业提供特殊物品查验、超洁净查验和公共研发服务三大特色平台,有针对性地为相关企业解决“燃眉之急”,让企业省事、省时、省钱。
科创金融助力企业融资42.43亿元
“两区”建设在金融领域也已落地开花,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于去年10月挂牌成立,目前中心已入驻8家纳入监管沙箱试点的银行、2家融资担保公司、1家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2家保险公司,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首批推出并购贷、认股权贷、科技人才贷三项创新业务。
“截至今年9月,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共受理科创信贷业务369笔,融资金额42.43亿元,其中三项创新业务229笔,融资金额达16.92亿元。”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刘建民介绍,海淀区还紧抓北交所设立等契机,大力推动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近三年海淀区平均每年新增上市企业20家左右,截至目前全区上市企业数量266家,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地级市(区)之首。
11日,海淀区“两区”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在中关村壹号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海淀区将打造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以4大特色产业园区为核心,推进大模型场景应用落地。
前8月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55%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海淀区实际利用外资达58.65亿美元,占全市的55%。
“三年来,我们累计新增‘两区’项目1735个,其中外资项目439个。”海淀区商务局副局长黑煜介绍,“两区”建设以来该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经济,形成众多具有海淀辨识的标志性成果,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赋能产业生态活力,初步实现了国家和北京市赋予海淀“两区”建设的定位和目标。
截至目前,海淀区已形成49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2项向全国复制推广,7项向全市复制推广。数据、资金、人才、技术四大要素汇聚,凸显开放高地集聚效应。随着北京市和中关村两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落地,更是为高科技企业专利申请提供了快速通道。今年1至8月,海淀区发明专利授权量就高达3.34万件,截至目前,全区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近26万件。
全国1/6人工智能重点企业齐聚
“两区”建设源源不断地为高精尖产业发展注入着新动能。三年来,中关村科学城聚焦大信息、大健康、科技服务、先进制造等高精尖领域,签约重大项目超过200个。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目前海淀区集聚了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过1000家,占全国的1/6,已经形成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产业链布局。
“近期我们出台了加快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方案、算力补贴专项等政策,对技术创新性强、应用生态丰富的大模型给予相关创新主体最高1000万元算力补贴。”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规划发展处处长王春生介绍,为更好支持大模型产业发展,海淀区将打造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
这个集聚区东至学院路、南至知春路、西至万泉河、北至清华西路和清华东路,在这片约9.5平方公里的区域将率先建设集聚区核心区。核心区内将首批重点建设五道口人工智能产业园、北大西门人工智能产业园、中关村西区人工智能产业园、清华科技园4个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
“未来还将继续拓展引领区和发展区,同步在全区范围内积极推进大模型场景应用落地,聚焦城市治理、政务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发布多个标杆场景。”王春生介绍。
中关村综保区拟入区项目60个
今年5月,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目前中关村综保区已有拟入区项目60个,储备项目53个。
“进出区货物可灵活选择人民币或外币结算方式,加工制造企业可利用剩余产能承接境内区外委托加工任务,对符合条件的货物、物品实施便捷进出区管理模式,区内新设的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企业,经评定符合有关标准的,直接赋予最高信用等级……”中关村海关副关长高静介绍,海关部门将以集成电路和医药健康产业为核心,以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产业为重点,拓展总部经济、跨境电商、融资租赁、高端软件服务外包等保税服务业态,构建“2+2+N”保税业务谱系。还将为区内企业提供特殊物品查验、超洁净查验和公共研发服务三大特色平台,有针对性地为相关企业解决“燃眉之急”,让企业省事、省时、省钱。
科创金融助力企业融资42.43亿元
“两区”建设在金融领域也已落地开花,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于去年10月挂牌成立,目前中心已入驻8家纳入监管沙箱试点的银行、2家融资担保公司、1家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2家保险公司,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首批推出并购贷、认股权贷、科技人才贷三项创新业务。
“截至今年9月,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共受理科创信贷业务369笔,融资金额42.43亿元,其中三项创新业务229笔,融资金额达16.92亿元。”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刘建民介绍,海淀区还紧抓北交所设立等契机,大力推动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近三年海淀区平均每年新增上市企业20家左右,截至目前全区上市企业数量266家,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地级市(区)之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