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急救教育试点已覆盖各级各类学校 首批试点学校效果如何?

发布时间:2023-11-16 08:42:00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15日消息(总台记者任梦岩 李佳 梁明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二批1000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实现急救教育试点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试点周期为两年。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共201所,从去年年初开始试点。第一批试点学校的效果如何?形成了哪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各年龄段学生应掌握怎样的急救知识?

  

  2022年1月,安徽铜陵学院成为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专业的急救知识谁来教授?怎么有效地传递给学生?铜陵学院总务处公共卫生科科长吴桂玲介绍,他们学校的急救教育主要以急救知识普及、急救设备配置、救护技能培训为主,成为试点后,新生首先要学的就是急救知识,其他年级通过选修课补上这一课。如果学生想更进一步深入学习,还能进行专门的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学校急救教育的师资力量主要依赖于铜陵市红十字会,还专门派了教师前往安徽省红十字会进行培训。

  吴桂玲介绍:“第一种形式是学生通过公选课,系统学习急救知识;第二种是普及性的急救知识培训,比如大学生新生入学的时候进行急救知识普及性培训,这种培训使学生对急救知识有一个大致了解;第三种是红十字救护员的培训,这种培训是学生通过线上理论知识学习和线下实操练习,再通过考核取得相关证件。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心肺复苏、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还有创伤的包扎、骨折的固定。”

  不仅是教育学生,为了做好急救教育试点工作,铜陵学院还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会同铜陵市红十字会共建校园急救工作站,开展校内人员的培训,具体体现在,一是师资团体的培训,大约12个,这些老师要取得急救培训师资格;二是在校内建立培训急救基地;三是建立校内急救站;四是加强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宣传。学校配备了50万急救教育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资金主要用于急救教育活动的开展、急救教育设备的购置、急救教育师资的培训等。”吴桂玲说。

  

  吴兴高级中学老师在接受红十字会培训(受访者供图)

  试点学校中的中小学,又该如何开展教学?浙江省湖州市吴兴高级中学校长俞根强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在当地红十字会的帮助下,半数以上教职员工已经获得“红十字救护师资证”,可以在校内教授急救知识,未来目标是所有学生高中毕业时,能够拿到“红十字救护员证”。

  俞根强介绍:“湖州市红十字会对我们学校的支持力度很大,我们觉得这个还不够,近两年,我们大力培养自己的老师,近50%的老师拥有救护师资格证书他们可以教别人救人了。今年我们这一届,高一开始,打算学生‘双证’毕业,一是高中毕业证书,还有一个,学生要拿到救护员证,学生很支持,家长也很支持,因为这个不会占用他们太多时间,我们一周有一节生命教育选修课程,包括红十字会里面的‘探索人道法’的教育,急救技能的教育,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我们都放在这节选修课程中。”

  

  吴兴高级中学师生在学习急救知识(受访者供图)

  而北京市西罗园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相对铜陵学院和吴兴高级中学,学生年龄更小,成为试点后如何更好地教授急救知识?

  西罗园学校副校长毕嘉鑫介绍:“因为我们是九年一贯制,小学和中学不太一样,中学这一块,我们偏重于急救的一些方法、急救知识,包括应急救护当中心肺功能的复苏、绳结包扎等,小学相对简单,包括一些简单的外伤处理等课程的知识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学生学习急救知识

  学生在学习急救知识后,能正确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吗?第一批试点学校之一——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医诸姗姗告诉记者,急救知识的应用效果不错。“首先在意识上,他们就知道生命的可贵,知道能去拯救生命。平常那些创伤的方面,比如学生出鼻血,在实验室烧烫伤这些,他们力所能及的,都可以自己处理了。比如,扭伤的时候应该是先冷敷,72小时以后再热敷,而且能带动家长学习。”

  铜陵市紧急救援中心急救科科长祝华常年参与一线急救任务,他告诉记者,相较十多年前,社会对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已经有很大提升,让更多急救知识进入校园很有必要,因为在关键时刻,受过急救培训的人情绪会更镇定,即便抢救手法有瑕疵,也有机会帮助挽救生命。

  “因为我们是专业的急救人员,从我们出车急救到现场,群众是第一目击者,他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发现伤病员,发现的时间可以说在黄金时间4分钟之内,如果他们通过所学的急救知识立即开展急救,等我们120车到达现场,中间这个时间非常重要。比如,有些人学习过一些心肺复苏的知识,他操作的时候可能手法不一定规范到位,但只要他伸出了双手,按压的深度没有达到5厘米、6厘米,哪怕是按压了3-4厘米,都是有一定效果的,都会对患者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这是很重要的。”祝华说。

(责编: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