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2个场景可“一件事一次办”
去年12月,《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正式发布,标志着北京市营商环境进入全面整体优化升级的新阶段。2017年以来,从优化营商环境1.0到6.0,北京推出1200余项举措,特别是在“一业一证”、“一件事”、一体化综合监管“3个一”重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和个人办事越来越便利。今年,“北京服务”将持续升级,推出更多含金量高的务实举措。
开店办证
开店一天拿证北京服务效率让商户惊叹
多年在北京经商的纪玲玲,对营商环境的变化有明显体会。说起这些年的开店经历,她告诉记者,“2015年,我开始在北京开店创业,以前开店办证资料审批时间较长,现在申请当天拿证,连代办都省了,这是以前想不到的,也很令人惊叹。”
自从开业以来,三个多月间,纪玲玲的新店客群不断增加,商场的客流量大,店里的美甲美睫生意不断。2023年年底,经过考察,纪玲玲发现西红门荟聚商场客流量大,因此也产生了在这开店的念头。纪玲玲没想到这个想法很快就实现了,有着多年开店经验的她,这一次又有了新体验。
“以前,开店时办理营业执照、消防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证件,材料审核起来比较复杂,索性就花钱找代办公司。”九年前,纪玲玲在北京开起了第一家店,自此她先后在北京多区开设美容业、餐饮业等店铺。
这一次,纪玲玲真正感受到“北京服务”带来的变化。“办证当天,上午提交了资料,下午证件就办下来了,几乎没花钱。以前请代办申请这些证件,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纪玲玲开店需要的所有证件,一个窗口可以同时办理完,她的店铺在当月就开起来了。
这得益于北京优化营商环境“一业一证”改革的实施。“一业一证”是北京市围绕企业、个人实际办事需求,将一个行业经营涉及的多项行政许可整合为一项行业综合行政许可,推动跨部门的多个事项集成办理,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证准营”。
截至目前,北京已经在40个行业推行“一业一证”改革,涵盖超市、便利店、宾馆、餐饮店、连锁菜店、药店、健身房等中小微企业较为集中、办事频率较高的行业。
开店办证的速度加快,纪玲玲也加速布局自己的事业版图。眼下,纪玲玲又开始谋划下一个新店的开业,正忙着新店铺的装修,“开店手续办理得快,开店的速度更快了。”
“一站式”服务
智慧政务地图上线 企业、市民可办2400多个事项
3月11日,经过一年多筹备开发的大兴区“亿企兴”智慧政务地图正式上线,该平台集合了展示、搜索和办事等多功能,覆盖9个区级政务服务大厅、20个街镇大厅、22个自助小屋及18个普通自助服务站点,可办2400多个事项。据统计数据显示,“亿企兴”智慧政务地图上线以来,累计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超过3万次。
“这个平台不仅服务企业,同时服务市民个人,比如生育登记、婚姻登记等,市民可以在办事前查询相关办事指南,平台会根据办事点的排队、停车等综合条件提供最佳办事方案,整体提高市民办事效率。”大兴区政务服务管理局互联网中心尤嘉表示。
与传统地图相比,“亿企兴”智慧政务地图融入了更多特色服务,提供智能搜索引擎,支撑从预约办事到结果查询的“一站式”服务。如有办事需求的企业、市民,可进入“京通”小程序大兴旗舰店或者“大兴政务”微信公众号,通过点击“政务地图”标识,进入“亿企兴”智慧政务地图界面,输入事项简称或者地点检索后即可展示提供该项服务的各级大厅、自助服务终端、各类服务网点位置。
按照规划设计,“亿企兴”平台将成为大兴区融合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智慧平台,后续将接入“一业一证”“一件事”等模块,社保、民政等模块也将更加完善,让区内企业、个人办事统一便捷入口,同时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服务。
近年来,为了便捷企业、个人办事,北京市推进“一门、一窗、一网”改革,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尽进”的原则,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一门”集中进驻率、“一窗”综合受理率、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均达100%。现在线上办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市民可同时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申领、对新出生婴儿办理出生登记、《社会保障卡》申领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4个事项。像这样的“一件事一次办”,截至目前,北京已经推出62个场景,切实让企业、群众少跑腿。
综合监管
新技术助力 餐厅后厨实现24小时线上监管
门店和企业开起来,在日常运营中,政府如何做到监管“高效”而企业“无感”?近年来,北京市场监管部门从企业视角出发,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在依法履行政府监管职能的同时,大幅减少监管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打扰。
在纪玲玲从事的餐饮行业里,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实施“阳光餐饮”工程,监管人员通过视频实时对餐厅后厨中食物制作的全过程进行监测,不用去现场就能完成检查。通过科技手段,每日24小时不间断实现全覆盖监管,及时有效发现风险隐患。
目前,北京全面启动非现场监管,主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筛查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科技赋能提升监管效能,已经实现行业领域全覆盖,到2026年底实现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超过60%,到2027年底力争实现超过80%,切实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企业信用赋能增效,真正做到无事不扰,针对风险低、信用好的优质企业,制定行业领域白名单,凡是纳入白名单的企业,原则上不主动上门开展现场检查。
自从“北京服务”意见发布以来,北京全面推动落实工作,围绕“1368”框架体系,持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今年是深入落实“北京服务”意见的一年,从过去以优化政务服务为主,进一步向企业服务、公共服务延伸拓展,特别是把企业关注的人才、科技创新、产业生态和老百姓关心的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服务提升作为重要任务,全面系统优化营商环境。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去年12月,《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正式发布,标志着北京市营商环境进入全面整体优化升级的新阶段。2017年以来,从优化营商环境1.0到6.0,北京推出1200余项举措,特别是在“一业一证”、“一件事”、一体化综合监管“3个一”重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和个人办事越来越便利。今年,“北京服务”将持续升级,推出更多含金量高的务实举措。
开店办证
开店一天拿证北京服务效率让商户惊叹
多年在北京经商的纪玲玲,对营商环境的变化有明显体会。说起这些年的开店经历,她告诉记者,“2015年,我开始在北京开店创业,以前开店办证资料审批时间较长,现在申请当天拿证,连代办都省了,这是以前想不到的,也很令人惊叹。”
自从开业以来,三个多月间,纪玲玲的新店客群不断增加,商场的客流量大,店里的美甲美睫生意不断。2023年年底,经过考察,纪玲玲发现西红门荟聚商场客流量大,因此也产生了在这开店的念头。纪玲玲没想到这个想法很快就实现了,有着多年开店经验的她,这一次又有了新体验。
“以前,开店时办理营业执照、消防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证件,材料审核起来比较复杂,索性就花钱找代办公司。”九年前,纪玲玲在北京开起了第一家店,自此她先后在北京多区开设美容业、餐饮业等店铺。
这一次,纪玲玲真正感受到“北京服务”带来的变化。“办证当天,上午提交了资料,下午证件就办下来了,几乎没花钱。以前请代办申请这些证件,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纪玲玲开店需要的所有证件,一个窗口可以同时办理完,她的店铺在当月就开起来了。
这得益于北京优化营商环境“一业一证”改革的实施。“一业一证”是北京市围绕企业、个人实际办事需求,将一个行业经营涉及的多项行政许可整合为一项行业综合行政许可,推动跨部门的多个事项集成办理,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证准营”。
截至目前,北京已经在40个行业推行“一业一证”改革,涵盖超市、便利店、宾馆、餐饮店、连锁菜店、药店、健身房等中小微企业较为集中、办事频率较高的行业。
开店办证的速度加快,纪玲玲也加速布局自己的事业版图。眼下,纪玲玲又开始谋划下一个新店的开业,正忙着新店铺的装修,“开店手续办理得快,开店的速度更快了。”
“一站式”服务
智慧政务地图上线 企业、市民可办2400多个事项
3月11日,经过一年多筹备开发的大兴区“亿企兴”智慧政务地图正式上线,该平台集合了展示、搜索和办事等多功能,覆盖9个区级政务服务大厅、20个街镇大厅、22个自助小屋及18个普通自助服务站点,可办2400多个事项。据统计数据显示,“亿企兴”智慧政务地图上线以来,累计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超过3万次。
“这个平台不仅服务企业,同时服务市民个人,比如生育登记、婚姻登记等,市民可以在办事前查询相关办事指南,平台会根据办事点的排队、停车等综合条件提供最佳办事方案,整体提高市民办事效率。”大兴区政务服务管理局互联网中心尤嘉表示。
与传统地图相比,“亿企兴”智慧政务地图融入了更多特色服务,提供智能搜索引擎,支撑从预约办事到结果查询的“一站式”服务。如有办事需求的企业、市民,可进入“京通”小程序大兴旗舰店或者“大兴政务”微信公众号,通过点击“政务地图”标识,进入“亿企兴”智慧政务地图界面,输入事项简称或者地点检索后即可展示提供该项服务的各级大厅、自助服务终端、各类服务网点位置。
按照规划设计,“亿企兴”平台将成为大兴区融合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智慧平台,后续将接入“一业一证”“一件事”等模块,社保、民政等模块也将更加完善,让区内企业、个人办事统一便捷入口,同时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服务。
近年来,为了便捷企业、个人办事,北京市推进“一门、一窗、一网”改革,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尽进”的原则,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一门”集中进驻率、“一窗”综合受理率、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均达100%。现在线上办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市民可同时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申领、对新出生婴儿办理出生登记、《社会保障卡》申领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4个事项。像这样的“一件事一次办”,截至目前,北京已经推出62个场景,切实让企业、群众少跑腿。
综合监管
新技术助力 餐厅后厨实现24小时线上监管
门店和企业开起来,在日常运营中,政府如何做到监管“高效”而企业“无感”?近年来,北京市场监管部门从企业视角出发,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在依法履行政府监管职能的同时,大幅减少监管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打扰。
在纪玲玲从事的餐饮行业里,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实施“阳光餐饮”工程,监管人员通过视频实时对餐厅后厨中食物制作的全过程进行监测,不用去现场就能完成检查。通过科技手段,每日24小时不间断实现全覆盖监管,及时有效发现风险隐患。
目前,北京全面启动非现场监管,主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筛查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科技赋能提升监管效能,已经实现行业领域全覆盖,到2026年底实现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超过60%,到2027年底力争实现超过80%,切实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企业信用赋能增效,真正做到无事不扰,针对风险低、信用好的优质企业,制定行业领域白名单,凡是纳入白名单的企业,原则上不主动上门开展现场检查。
自从“北京服务”意见发布以来,北京全面推动落实工作,围绕“1368”框架体系,持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今年是深入落实“北京服务”意见的一年,从过去以优化政务服务为主,进一步向企业服务、公共服务延伸拓展,特别是把企业关注的人才、科技创新、产业生态和老百姓关心的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服务提升作为重要任务,全面系统优化营商环境。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