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资本是具有长远投资视野、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长期投资资本,通常不会受市场短期波动的干扰,能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投资项目、初创企业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对促进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有着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我们要深刻认识耐心资本的作用,立足河北发展实际,着力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以耐心资本促进产业创新。
耐心资本能为产业创新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产业创新活动具有投资周期长、风险系数高、资金需求大的天然属性,传统资本对此类投资通常持谨慎态度,致使大量急需资金的初创企业和创新项目难以得到及时可用的资金支持,一些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经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耐心资本有别于追逐短期盈利的传统资本,具有明显的抗风险性、较长的投资周期和强大的资本配置能力,能以足够的耐心和战略定力为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提供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活水,确保产业创新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直至开花结果。
耐心资本能为产业创新提供可靠的战略保障。耐心资本的提供者通常具有深厚的产业背景,能够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前沿领域进行战略性布局。耐心资本在政府、市场、科研界之间发挥着穿针引线的纽带作用,通过链接丰富的产业资源、技术专家网络和市场渠道,为企业提供管理经验、创新资源、技术指导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和战略保障。这种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赋能,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耐心资本能为产业创新提供持续的风险缓冲。耐心资本具有较高的风险容忍度,允许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试错,能够包容其在早期研发实验阶段的失败。在产品尚未进入市场、获得收益之前,能持续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支持。这种风险缓冲机制有效减轻了创新主体特别是初创企业在早期孵化阶段的生存忧虑,增强了企业的创新韧性,从而激励更多企业敢于挑战颠覆性技术创新,攻克“卡脖子”难题。
以耐心资本促进产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与产业创新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全方位建立健全支持耐心资本发展壮大的政策体系,营造耐心资本发展的良好环境。
优化耐心资本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类耐心资本进入资本市场的合法性、投资范围等。积极拓宽耐心资本的市场退出渠道,通过构建IPO通道、利用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并购重组等多元化路径,持续优化资本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对耐心资本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收入给予适度的税收优惠,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转向长期投资。此外,要持续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强化信息披露,提高市场透明度,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坚定耐心资本发展信心。
建立耐心资本容错机制。产业创新常常伴随着较高的投资风险。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遵循投资运作规律,建立健全以尽职合规责任豁免为核心的容错机制,明确区分因不可抗力或科研技术的不确定性引发的资金损失与因违规或失职行为造成的资本流失之间的区别。对依法依规、公开透明,遵循长期投资理念,投资决策审慎的授信审批相关人员实行尽职免责,消除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激励耐心资本敢于投入产业创新领域,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完善耐心资本绩效考核体系。倡导长期陪伴与价值共创理念,建立科学的、符合创新规律的长周期考核体系。在考核周期上,应着眼长远,采用滚动考核或全生命周期考核,包容短期波动,关注长期趋势。在考核内容上,应推动绩效考核理念从“财务回报最大化”向“综合价值最优化”转变,建立多元综合指标评价体系,适当降低财务指标权重,增加核心技术突破、新兴产业培育、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反映产业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鼓励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另外,可以考虑实行“打包”考核,根据不同资本和项目的风险收益属性进行整体评估,避免因单个投资项目失利而对整体投资绩效产生误判,引导耐心资本更精准地赋能产业创新。
培育多元耐心资本投资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科技投资引导基金等投资平台的引领作用,针对河北产业创新空白领域设立专项基金,优先补全省内产业创新投资短板。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设立创投基金,重点投向高科技产业创新领域和符合国家重点战略的创新项目。同时,通过适度放宽准入条件,鼓励银行、保险、社保基金等长期资本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耐心资本的形式参与投资,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关键技术创新,打造产融结合、良性互动的现代产业创新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优惠力度,成立私募股权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加强区域协同联动,发挥河北毗邻北京、天津的区位优势,构建“推介+政策+载体”的外部资本引入体系,定期举办京津冀耐心资本对接会、河北创新项目投资推介会等,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跨区域高效流动,吸引更多外部资金,形成多元耐心资本投资主体,为产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动力。
(周稳海 作者系河北大学教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